为银发打工族“老有所为”提供权益保障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1-10-14 03:00

摘要: “银发打工族”兴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权益保障问题,亟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九月九,话重阳。在“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节日氛围中,不少退休后的老年人和大龄农民工仍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这一群体,被称为“银发打工族”。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禁止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继续工作,法定退休年龄的划定更多是出于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使其享受国家待遇安度晚年,同时,即便发挥余热,也提醒其慎重择业。


自1999年以来,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老年人普遍身体健康、寿命延长,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通过继续参与工作获得一定物质回报,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满足精神追求。


这一背景下,老年群体就业率不断升高。《2019年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蓝皮书显示,201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业人数达到9235.3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5372.6万人,15年间增长了139%。“老有所为”、“退而不休”成为很多人退休生活的首选。但是,劳动报记者调查发现,“银发打工族”兴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权益保障问题,亟待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


退休教师再就业市场受宠


目前,退休再就业人群中不乏专业型人才,多年的工作经验、稳定的工作状态、较低的待遇要求,让教师、工程师、财务等技术型岗位人才在再就业市场颇受欢迎。


据上海市某学校人事部范女士介绍,教师返聘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任教,和已退休的教师商量后约定2-3年的工作时间,但更多还是以另一种“短期应急帮忙”的形式出现。“学校有些时候会面临老师短缺,在招不到人的情况下,就会和已退休的老师商量代半年、一学期的课,等下学期老师够了,返聘就算结束了。”


对于大部分重出江湖的退休老师来说,“赚钱是次要的,有些纯粹是来帮忙应急。”因此,学校对于返聘人员的管理也较为人性化。


同为技术型岗位,返聘留用在财务行业中也较为多见。刘女士是一家国企的财务部经理,原定这个月退休的她已确认留用,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做财务专业性比较强,一定要做好交接。因为现在还没有接替我的岗位的人,单位领导商量讨论以后就确定了我的职务再留一年。”


一年后,刘女士可以在原单位转岗,“如果转岗以后的工资不太满意的话,我打算再找找其他的工作,当然还是做财务。”


刘女士身边不少朋友在年龄上也迈入了退休门槛,同为财务行业,大多选择继续工作,但工作方向却是各有千秋。“我有个朋友前一阵刚退休,她也是做财务的,现在找了个工作,在大学里做宿管阿姨。”


刘女士笑着说,“她也是家里闲不住,别人介绍着去的,不过她现在已经想换工作了,还让我帮她留意下,有没有更合适的。”


低收入岗位频现大龄农民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会计、教师、医生这类技术性岗位的“老年就业群体”多为返聘、留用的形式,更多的“银发打工族”出现在了保安、饭店帮厨、清洁工、护理员这类体力型岗位上。


今年64岁的张女士是上海本地人,之前通过熟人介绍在一家物业公司担任清洁工,负责小区里的卫生打扫,一年前为了帮忙带孙子辞去了工作。谈起之前的工作经历,张女士表示自己曾在一次工作时受到伤害。“有次在小区里扫地的时候摔了一跤,头上破了口子,当时单位里的人跟着我一起去了医院,把我大概400多元的医药费全出了。”公司虽然认为张女士确属工作时受伤,但处理也仅仅只是承担了所有医药费,并未安排休息时间和其他补偿。


据调查,张女士这类人群的就业途径基本是通过熟人介绍,她回忆起自己当时的同事们,“身边大部分都是六十多岁的,我们都是认识的人介绍进来的。”


如今,身强体壮的张女士仍然对出去打工跃跃欲试,她最近发现了一处家附近的养老院正在招工,“门口黑板上写了招5个清洁工,男女不限,女的要60岁以下,男的收到65岁。”虽然已超出要求年龄,张女士还是主动面试了一番,“写的是这样,但是估计他们招不到人,小黑板挂了很久了,超过一两岁、人看上去不太显老的话他们还是要的。”


这份工作需要早上8:30到岗,晚上8:00下班,一周休息一天。3000元多的工资,每月全勤还有200元的奖金。虽然后续面试成功,张女士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下班太晚了,我还要接孙子,不然3000多元一个月还是不错的。”


此外,记者走访了多个建筑工地,门口保安大多表示“一般年纪大的做不动工地,超过年龄的都不招。即使工地保安的岗位,也会面临年纪太大的问题。”正值下工时间,工地进进出出的人群里也大多是中青年人。


不过,就在距离一处大型建筑工地1公里的一片农村住宅,部分房屋正在进行装修,装修队伍中不乏一些头发花白的打工者。一位54岁的外乡打工人说:“我们60岁以后也有继续做的,做得动嘛就一直做,做不动了就休息。”


据了解,大部分外来打工者在尽可能攒下一部分积蓄后,会选择回到消费水平相对低一些的老家养老,也有少部分因为子女在上海工作,选择留在上海帮忙带下一代,由子女赡养,进行家庭式养老。


求职方式单一法律意识薄弱


不同的退休人员,根据自身情况,有不同的想法,自身专业能力也让他们的再就业有各不相同的生活。


千姿百态的状态背后,这群老年再就业群体中也有着求职渠道狭窄、法律意识薄弱、维权成本高昂、养老堪忧等各种问题。


无论是技术人员返聘还是从事体力劳动,“银发打工族”的就业途径多为朋友或熟人介绍。应聘保安、清洁工这类工作的老年求职者,还能通过工厂门口张贴的招工告示获得信息,但这样的工作很大程度上需要“碰运气”,并且往往找到的工作内容繁重、薪水微薄。


记者咨询了几家劳务中介,他们纷纷表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不多,仓库理货员、食品厂员工、车间工人这类工作只招年轻人,45岁已经是年龄上限。


经过数次追问,中介最终介绍了一个“快递分拣”夜班工作。每晚5点半在中介门口集合,由小巴车接送至快递站,分拣、扫描、装卸当天的快件,工作到第二天早上6点结束,工资日结,年龄不限,中介称:“这个不需要你有工作经验,一直在做的年纪大点的女的也有,不过还是男的多一点,里面有重的东西还是要男的卸。”


通过翻找劳务中介朋友圈,还能看到一些“分拣,工资秒结,男女不限,年龄不限,来的都安排,带身份证即可,报名开始了”这类广告。


不仅是劳务中介的资源稀少,事实上,近些年大部分面向老年人的体力工作资源都已越发紧张。张女士的丈夫便称“前些年还经常能听到哪里的工地、小区要保安,现在很少了,主动去问也不一定能找到。”


据调查,老年就业群体获得的工作机会往往来之不易,出于对熟人关系网的信任,他们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入职合同时往往掉以轻心,甚至不签合同,和老板私下谈妥。


即使是返聘人员,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对于退休后再次签订的再入职协议也并不细看。事实上,一旦出现纠纷,若协议未写清工作报酬、加班费、工时等信息,就难以获得法院支持。


此外,一些临时工的工作几乎可称为毫无保障,但多数老年人对超长的工作时间、有无保险都不甚在意,对于迫于生计考虑的打工者来说,没有保障的合约他们更在乎“工资多少钱、什么时候给工资、是否包饭”。


大龄农民工背后的家庭经济情况普遍不宽裕,由于第一代农民工多在流动性较大的建筑、家政等行业打工,劳动关系不稳定,多数人没有缴纳社保,很多农民工也对社保政策的细则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解。年老体弱无法继续打工后,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唯一出路就是回乡养老,那么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依然是农村养老保险。眼下农村养老补助并不高,最多只能勉强够生活,也让多数农民工保留着“能干则干”的想法,多攒些钱来养老。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王枫,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老骥伏枥须谨慎,权益保护须重视:...

“退休后再就业”面临的四大关键词...

“退休后再就业”面临的四大关键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