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3日),由上海市总工会指导,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复排演出的经典话剧《大桥》在茉莉花剧场首演。作为茉莉花剧场修缮完成重新对外开放的揭幕演出,致敬经典、全新演绎的《大桥》见证了这座百年剧场的重新出发。上海市总工会主席莫负春,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宋炯明等现场观摩首演并出席剧场启动仪式,与剧场建设者一起点亮象征着“24小时,7天,演出精彩不间断”的启动装置。
茉莉花剧场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剧场。1922年,茉莉花剧场的前身申江大戏院建成;1973年4月,剧场划归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管理,2005年起更名为茉莉花剧场。茉莉花剧场是上海职工文艺创作的摇篮——由市总工会牵头创作的《于无声处》《血总是热的》《大桥》《中国制造》《谁主沉浮》《杏花雨》《邹碧华》等一大批话剧作品都在这里进行创作、排练、演出。许多剧目从这里起步,再进入上海文化市场甚或国家话剧艺术的殿堂。2020年,茉莉花剧场在市总工会牵头下开始进行改建,遵循承古和传今两大原则,剧场在保留原有历史风貌的同时,完善了剧场的现代化设施。
《大桥》是1991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话剧团排演的。这部由工人剧作家贺国甫编剧的作品,以开发浦东的第一战役——建造南浦大桥为切入点,塑造了建桥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群像,讴歌了建设者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情怀。当年曾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首届五个一工程奖。时隔三十余年,这部经典作品又回到了茉莉花剧场的舞台,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主创团队,在保留《大桥》原汁原味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艺术手法。《大桥》所蕴含的敢于创新、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大桥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生动的精神注脚。
当晚,来自全市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和观众一起现场观看了《大桥》的首演。熟悉的故事让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上海建工安装集团第一工程公司焊接主管张雄伟回忆起初到上海的岁月。他告诉记者,自己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老家来到上海,浦东与浦西之间的交通往来只能依靠轮渡。“我仍记得那时和工人伙伴们一起见证南浦大桥通车仪式的热血沸腾,只要所有人团结一心、踏实苦干,就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实现的。”
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劳模,从《大桥》中收获了不同的感动。全国劳模方进说,作为公交驾驶员,自己特别能感受到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上海的路越修越好、越来越宽,公交车越来越新,更加激励我们接续奋斗的责任感。”全国劳模、第一食品商店专柜柜长郁非说,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什么岗位,《大桥》背后的劳动精神、奋斗精神永不过时,奋斗永远是实现理想的密码。全国先进工作者、华东医院护士长陈贞谈到,“大桥”在茉莉花剧场再度升起,是对往昔岁月的致敬,也是对城市发展的深情凝望,“剧场、故事和时代交相辉映,见证了一代代劳动者用汗水和智慧筑就梦想阶梯的奋斗图景。”
据悉,在上海市总工会和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共同协商合作下,修缮完成的茉莉花剧场正式交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运营。 重新开放的茉莉花剧场将在演出功能之外,进一步探索实现上海职工文艺创作的孵化功能——上海市总工会将联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共同培育职工文艺团队,共同打造“职工文化季”,推出艺术类系列讲座、导赏,更好地推动上海职工文艺创作,丰富和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