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一樑一墙都要尊重原貌,上海工匠谈老建筑的“修缮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2-11-27 13:47

摘要: 建筑修缮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工程,不仅要还原建筑外表,更要确保其内在的安全、合理。

从昔日的“老破小”变身如今“有格调”的精品社区,近年来,长宁一些历史保护建筑在遵循历史原貌的基础上,纷纷实现了从住房条件、居住环境到生活品质的全面提升。在老建筑华丽转身的背后,又蕴藏着哪些匠人匠心?漫步在里弄、洋房林立的愚园路上,上海工匠陈建福向记者讲述起他入行40年的“修缮经”。


(屋面翻铺)


修缮就像侦探破案


“历史建筑的保护性修缮,包括红色建筑在内,要尽量做到修旧如旧、修旧如故。”19岁就入行的上海新长宁集团建筑装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福,对老建筑修缮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一砖一瓦、一梯一窗、一樑一墙,都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修复完的老建筑要让别人看不出修整的痕迹,这就说明修到位了。”


一栋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建筑摆在面前,该从何入手?“要修旧,先要知旧,也就是要掌握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历史变迁、用料材质等等。”陈建福告诉记者,为了给老建筑“摸底”,他们通常会把修缮的第一站放在档案馆。“我们就像是侦探一样,老照片、老文献,甚至是旧报纸里的一句话,任何与这栋建筑相关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完成资料收集,紧接着就是现场勘查、设计方案、建筑施工。三个环节紧紧相扣,缺一不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傅,通过“听、敲、摸、看”,就能大致判断房屋结构是否存在隐患,决定是局部修复还是整体更换。一次,团队在对一根房屋的大樑进行检测时,发现里面几乎被白蚁蛀空了。


(鱼鳞刮毛工艺)


陈建福向记者表示,建筑修缮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工程,经过设计和施工,不仅要还原建筑外表,更要确保其内在的安全、合理。“我们通过一些传统工艺,比如拉毛、鱼鳞刮毛、清水墙、水刷石等,让建筑在外观上更挺括。但房子是老百姓住的,修得好不好还要他们说了算。”通过问需于民,团队尽可能地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如独立卫生间的改造,就缓解了多户家庭的“如厕难”问题。“外表再好看,内在缺失,就谈不上是修缮。”


把建筑当成艺术品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的所在地,建成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弄堂里有连体住宅,也有独栋花园洋房,作为长宁区颇有人气的网红打卡地之一,这里常常能见到摄影爱好者的身影。而这里,也是陈建福的“得意之作”。


走到一面镶满鹅卵石的外墙前,陈建福告诉记者,为了找到与原材料相符的石子,团队寻遍了长三角建材市场,反复进行筛选,力求达到完美的修复效果。“选材用料,是决定建筑能否修旧如旧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木材为例,不仅品种不能变,最好还是同年代的老木料,这就需要花费精力各处去寻觅。”


而修缮的完美与否,往往取决于细节。以老洋房里的水龙头为例,以前多采用进口紫铜制,而现在市面上紫铜不好找,需要定制加工,这就势必会增加修缮的成本。但在陈建福的眼里,只要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就值得去做。


(陈建福指导工人修缮清水墙)


当然,修缮也并非一味的固守传统,不讲变通。比如,过去修老房子的清水墙多用黏土砖进行修复,现在由于环保等因素,黏土砖已不再生产。团队采用新型材料“砖粉”对清水墙进行修复,虽然不符合原材质的要求,但能达到修旧如故的效果。“我们不能完全排斥新材料,既要传承,也要创新,如何把握好这个度,要坚持一个前提,不能破坏建筑的原风貌、老味道。”


在陈建福强调的这些“规矩”背后,是他对建筑发自内心的热爱。多年来,他养成了每到新地方就忍不住观察老房子的职业病。“建筑是一门艺术,特别是优秀历史建筑,其本身就是艺术作品,不是随便修修补补就行的,要用心追求完美的效果。”


工人是企业的“宝藏”


在陈建福的管理团队中,80、90后的年轻人占了多数,但大部分时间他们都不在办公室,而是在工地。“他们和我那一代不同,没有当过学徒工,三年萝卜干饭没吃过。所以我鼓励他们去工地学手艺。”陈建福认为,要指导一线工人,首先自己得掌握这些手艺,还要意识到,当工人是值得骄傲的。


修缮得好不好,手艺是关键。在陈建福的眼里,这些身怀绝活的建筑工人,就是企业的“宝藏”。为了留住和培育人才,企业每年确保一线工人能够工作量饱和,从而拥有稳定收入。同时,企业还开展一系列技能比武,不断提高工人的技艺水平。更重要的是,在这里,工人可以接触到外边少有的修缮场景,更快地积累经验。


(企业开展技能比武)


陈建福还花了不少心思带领技术团队编撰了《修缮工艺工法汇编》,把企业几十年来积累的经验图片化、文字化。他亲切地称这些汇编为“武林秘籍”,可以留给年轻人慢慢学、慢慢摸索,至少不会因为老一辈离开而“失传”。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陈建福却并不担心。“没错,肯定有人会来挖我们的工人,企业培养多年的业务骨干也会流失。但开枝散叶,去其他企业工作也能修缮保护更多的建筑,这是一家国企,也是一名工匠应有的责任与胸襟。”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绝活|精细木工上演毫米级对决——...

绝活丨靠耳朵就能听出故障来?地铁...

飞往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劳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