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金三银四”求职就业黄金期,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机 “挖坑设陷”,付费内推、有偿就业、实习生套娃等乱象层出不穷,严重损害求职者的合法权益。日前,教育部网站以《毕业生们,四招教你避开求职陷阱》为题发出求职警示,提醒高校毕业生提高防范意识,牢牢掌握“四招”求职秘笈,避免落入招聘陷阱,实现尽早顺利就业。
事实上,除了上述列举的一些显性骗局,还有不少隐形骗局掺杂其中。这些骗局有些是用人单位实施的,有些是合法或非法的职业介绍机构实施的。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就业机会”的心态下,一些求职者往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踏入其中。如果求职者能早些发现是骗局,或许还能及时“止损”,如果发现得晚或者抱有侥幸心理,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求职骗局的存在,不仅会耽误诸多人的正常求职,使其财产受到损失,而且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就业市场秩序。这不仅是求职者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面对各式各样的求职骗局,有关部门的提示、警示固然能让一些求职者提高警惕,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在求职路上上当受骗,但仅仅依靠求职者的自我判断、自我避“坑”,并不是最优解,还需要预防、惩治、帮扶、教育多管齐下。
让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学校、就业促进部门要事先做好有关求职知识的培训。比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以在学生毕业前,开展相关的求职指导、实习建议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能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就业骗局。有关部门应在正规的就业市场、职业介绍机构宣传求职知识,及时更新各种求职骗局,提醒求职者查阅各种“黑名单”,帮助其少走弯路,避免入“坑”。对于实施求职骗局的单位和个人,人社、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通过行政处罚、经济处罚、司法惩处等方式,惩治违法者,为就业市场的有序运行保驾护航。
对于毕业生而言,求职可能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对开启职业生涯很重要,对社会发展也很重要。如果毕业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起始阶段,就受到诸多伤害,那么极有可能留下一些心理阴影,甚至可能影响其此后的职业和人生规划。从这个角度上说,有关部门有职责也有义务在求职阶段就为新进劳动者构建起法治、友好的就业环境和秩序。
遏制求职陷阱,提醒和惩治都不能少。期待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不论是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还是社会上的其他求职者都能更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