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观察丨零工就业群体普遍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刘振思 发布时间:2023-11-01 13:00

摘要: 零工经济下,求职者该如何维权?

零工经济下,劳动者可以获得短期、临时性工作在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上更自由地选择。然而,在“灵活”和“自由”的背后,也存在着当事人维权和用工单位管理的诸多问题和矛盾。


日前,读者王女士向本报来电反映自己在短期零工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对此记者联系采访了当事人和用人单位,并结合维权的方式方法等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律师。


现象观察


零工就业群体普遍缺乏自我风险管理能力


暂且不论王女士的报酬到底去哪儿了,该不该得,由此事例投射出的是零工经济下,求职者碰到的诸多权益问题。


2023年,上海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加强零工市场建设,支持在上海公共招聘平台、各区线上就业平台开设零工信息专区,归集更多低门槛、灵活性高的就业岗位。鼓励零工岗位供需较旺盛的地区推动公益性零工市场建设,完善零工求职招聘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机构、社会资本和优质服务资源参与零工市场建设和运营管理。零工经济就业正成为一种常态。


然而,与传统的劳动关系不同,关于零工市场存在的问题。第一财经曾经做过一份调查,有74.37%的受访者认为,零工市场存在严重的人员配置不足问题,72.61%的受访者认为劳工市场信息不够透明,37.7%的受访者认为市场线上线下结合不到位,另外超过20%的受访者认为缺少信誉评价系统和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与流程。


除此之外,曾对零工市场做过专业调研的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总工会法律顾问邱婕也透露,在缺少信誉的评价系统和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与流程问题中,最易发生争议的要属合约问题。


零工市场上,像王女士这样没有订立任何合同的比比皆是,而这也是日后求职者维权过程中的重要“筹码”。


“零工经济的求职者,在判断工作可能的风险上有所欠缺,他们只看到了赚钱的机会,却忽视了工作背后潜在的风险。”她分析道,“目前来看,主要是零工劳动群体可能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劳动者普遍缺失证据意识,最后将事实的经过“说不明、讲不清”。邱婕表示,在一些零工就业的行为活动中,当事双方往往只有口头约定,劳动者或当事人紧紧盯着工作带来的收益,而忽略了对从事工作的风险规避,对工作要求的甄别和筛选,没有想过防范风险,往往是事后出了事情才想起维权,发现在工作过程中缺少证据收集,或者证据不完整;即便双方是承揽合作关系,没有“白纸黑字”的契约,也可能为最后的结算埋下隐患。特别是在微信群等陌生场景的招聘,更需要提高警惕,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此外,缺乏明确双方关系的意识。在当事人主张讨要报酬时,首先需要对双方关系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果当事人认为自己与用工单位虽然是零工就业形式,但双方属于劳动关系,其报酬也属于工资属性,就需要劳动者积极主张举证。在当前的法律体系中,劳动关系的维权可以受到更好的保护,在经过劳动仲裁后,劳动者可以根据仲裁结果的“支付令”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反之,如若双方关系难以定性,举证困难,则维权也会产生困难,即零工就业群体面临的维权困局。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记者调查丨薪资与赔偿抵消

当事人自述丨零工权益难保障

管理方与发薪方不一致,员工该向谁...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