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伴随着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增多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将劳动者“维权难”一概归结在他们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薄弱上。但事实上,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已经在“浸润式”的法律宣贯中逐步觉醒,真正让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止步的往往是“维权成本居高不下”。
维权成本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金钱成本,这一点早在2010年之前,仲裁实行免费受理时得到极大解决;另一个是时间成本。目前,我国采取“一调一裁两审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案件处理周期过长,使劳动争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些不良用人单位也是想方设法穷尽劳动争议“一裁两审”所有救济程序,故意拖延时间,以达到拖垮劳动者的目的。近两年,为了降低劳动者维权的时间成本,各个方面做了不少努力。
从“云上法庭”说起,不仅打破了跨地区争议调处的区域藩篱,也避免了劳动者在开庭过程中的舟车劳顿;“智慧法庭”通过数字化的现代手段,让劳动者维权程序透明可见的同时,也为执法部门省下不少社会资源。除此之外,“家门口法庭”“行业内设立仲裁调解委员会”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维权的便捷度,传统的劳动争议处置形式、机制正在不断被创新、被改变。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和谐。而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关键。劳动者的权益不是企业“让”出来的,而是劳动者积极争取来的。劳动者的维权底气,来自于健全完善的法律依据,也来自畅通、便捷的维权渠道。要让劳动者不被高昂的维权成本吓退,敢于维权,我们希望这样的执法监督形式的创新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