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领域的政策法规与人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们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利益,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正因为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就出台实施了《劳动法》。之后又以《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作为补充。然而,近年来,随着就业市场日趋宽广,就业形态日趋多样,传统而又通用的劳动法规很难“包打天下”,对复杂细分的各种权益进行精准维护。
如果说,过去,一名员工从入职到离职,涉及160多个常见劳动法问题,那么现如今,这个数字正在快速增长。例如,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引发了人们对“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权益的讨论;银发打工族的兴起,一度让老年人“安全就业”成为热门话题;还有在新技术新科技的运用中,个人信息如何保护和数字化工具的效力问题……每一项都是群众关切,每一项都亟待解答。
作为维持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生活的基本规则,政策法规是进行社会管理最有力的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体到劳动保障领域,制定出台足以回应社会现实,以及人民期待的政策是关键一步。
过去五年,我们看到不少新法新规加入到劳动保障体系:个人信息有了法律保护,缺少劳动关系庇护的新就业群体有了专属保障,职场性骚扰有了法律定义……越来越多的群众关切变成政策解答,改变着劳动者的生存状态。
当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了政策“撑腰”还不够,劳动者的生存环境要得到根本净化,权益得到精准维护,还有赖于创新有效的执法手段,让制度长出“尖牙利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