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果农老耿是在一次葡萄采摘中。
这天天热,我和爱人开车到嘉定的一个村子采摘葡萄,沿陈宝路行不多远,就见路东是一排排整齐的葡萄大棚,果农三五成群,举着简易的牌子,上面写着“批发零售”“现场采摘”等广告语。他们大多是中老年人,因天热,男果农不时用毛巾擦着汗,大概是风吹日晒,一个个脸呈古铜色,黑黝黝的。女果农则用毛巾围着头,挡着火辣辣的阳光。每当有车辆经过,他们便招手招揽生意。有车辆停留时,他们立刻上前,热情地自荐园中葡萄。被顾客选中了,喜气洋洋;没被选中时,则满脸失望,不过也就是一小会,看到又来了人,还是满脸堆笑地去推荐各个品种的葡萄。
我们的车还没停稳,一个穿着长袖的男果农立刻上前,探头问:“要不要葡萄?可以现场采摘。”
他就是老耿,河南信阳人,来这里种植葡萄十七年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找了个余姚的媳妇,现在儿媳家附近开饭店,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儿子在上大学,老伴帮着卖葡萄。
老耿中等个子,光头,肤色黝黑,一看就是常挨风吹日晒的,像六十多岁,一问才五十岁刚出头。
我们开车一起慢行到葡萄园,他听说我因工作原因去过信阳多次,就说我们算是半个老乡,敞开了心扉。他说,现在种植葡萄成本很高,人工费、农药、化肥等费用都在上涨。葡萄要精心打理,疏果、喷药、浇水、套袋……一道道工序,一点也不能马虎。如果遇到大的自然灾害,一年的投入就白白浪费了。葡萄从春天培育到夏秋收获,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提心吊胆。
很快就到了他的葡萄园。在路边,我看到有一间简易的房屋,墙很薄,是冬天冻得透、夏天晒得透的那种。这是他们一年四季住宿的地方,门前用木头搭起了遮阳棚,但还是漏风漏雨。外面有大功率电扇。
老耿拎着一只竹筐,带我们走进葡萄大棚。只见绿油油的葡萄叶下挂着一串串用白色纸袋套装的绿如翡翠、红如玛瑙的葡萄,我们摘了三串,体验采摘之乐。
大棚外骄阳似火,大棚内像蒸笼一样。老耿说,我们天天忙碌在这样的环境里,干点活,浑身就像水浇一样,已经习惯了。
老耿有自己的幸福经:只要努力地生活,认真地做事,相信就会有好的回报。对老耿而言,一个温暖的家,一双懂事的孩子,一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收入,就是支撑他的整片天空。
我们拎着采摘的收获穿行在密密的葡萄架间。别看样子憨憨的,老耿却是个细致人,让我们走宽敞一点的空档,说这样不会被葡萄叶划伤皮肤。
我注意到,气温这么高,老耿还穿着一件浅羽白的长袖,问他为什么不穿短袖?他撸起袖子,给我看他的胳膊上因采摘葡萄被枝叶划出的一道道细细的伤痕。他说,一出汗就像针扎一样疼,穿了上衣会好一点。
我发现,这里种植的不全是葡萄,也有一些豆角、冬瓜、茄子之类的蔬菜,长势喜人。
老耿说:“我们常年在这里生活,这些菜大多自己吃,今年蔬菜价格高,平时就不用到超市买了。”
老耿是个实在人,见我夸他家的冬瓜不错,爽气地说:“送你一个。”说着,他从地里特意摘了一个最大的送给我们。
步入葡萄园,耳畔是虫鸣鸟语,在我们眼里,这是一派诗意的田园风光,是休闲。可对老耿来说,就是一个谋生之道。摘完葡萄,他顾不得休息,还要招揽生意,随我们的车又到了路边,说:“今年的葡萄不好卖,持续天热,减产了,又到了集中成熟期,再不卖掉就要烂在地里。”
老耿下了车,礼貌地连连笑着向我们挥手再见。我在车子反光镜中看到,他举着推销葡萄的广告牌子,正静静等着下一个顾客的到来。爱人说:“今天的葡萄买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