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曹景行先生离世,生前曾在节目中提问,专家:早筛意义重大!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都市快报 发布时间:2022-02-12 13:13

摘要: 目前已经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除了遗传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高盐饮食、烟草、大量饮酒、肥胖、长期慢性胃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中国一年50万人死于胃癌,专家:早筛意义重大!


“各位好,大家看到我,是不是在镜头前的形象有点变化,首先是头发少了很多,现在的是原来的头发掉了以后长出来的新的。”


说到这儿,曹景行老师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头发,“另外呢,胡子也开始长出来了,情况其实是——去年8月以后,我在进行胃癌的治疗,要做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所以头发掉了,人也瘦了。”


这是2021年3月,曹景行做的一个谈话节目《肠久之计》的开头一分钟,曹老师在镜头前神态轻松地聊着自己的诊疗经历。节目中请来了他的主治医生、上海长征医院普外一科的周海洋讲解胃癌的防治科普,希望提醒更多的人早诊早检。


曹景行的胃癌是2020年确诊的,确诊时就已进入进展期,在经历了手术切除和一系列放、化疗治疗后,2021年,他又重新回归主持工作;2022年初,不幸复发离世。


从确诊到病逝,在几乎穷尽所有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曹景行先生仅仅坚持了一年又七个月,享年75岁。


生前节目中的提问:


胃癌能早发现吗?


——可以,做胃镜


即便生病,他也像雷达一样不断搜集新闻线索,他和患者聊天,和医生对谈,治疗间隙制作了十一集短视频,微博上的单集点击量超过13万,与粉丝互动不停。2月7日他的朋友圈停止更新。



2月7日他的朋友圈停止更新。来源:曹景行微信朋友圈截图


确诊时已是晚期的曹景行老师曾在《肠久之计》节目中发出灵魂拷问:我这样的胃癌,能更早发现吗——


“我知道自己的胃癌在胃角的位置,已经转移扩散到了周围的淋巴,甚至一些比较远的淋巴,得知后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感到震惊,很多人也想到了自己。像我们这个年纪,能早一点发现这样的疾病当然更好,那么胃癌能够早一点发现吗?”


此前据曹先生自述,他近十年做过两次胃镜检查,最近一次为五年前,但直到2020年8月体检时才发现胃癌。


“胃癌当然是可以早诊断、早发现的,但是很遗憾,我国目前胃癌早诊率仍然很低,远低于日本和韩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胰胃内科主任应杰儿说,因饮食、生活习惯等原因,每年全球新增的胃癌病例大半都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尤为严重。


但在日、韩两国,胃癌确诊患者中有70%都是早期,而我国则相反,超过70%的胃癌患者初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即进展期)了,早期胃癌患者仅占20%多。


“这还是近几年来早诊早治推广普及的结果,五年以前,我国胃癌早期患者的诊断率还仅为10%。”


应主任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早期预防性筛查的不重视,以及对胃镜的依从性较低。


“由于早期胃癌基本没有症状,胃镜是胃癌早筛的最有效手段,现在的胃镜分辨率很高,可以发现很小的病灶,而‘无痛胃镜’基本已没有不适感了,建议高危人群和中老年人群都能养成将胃镜纳入健康体检的习惯。”


中国一年50万人死于胃癌


因早筛普及 日韩发病率更高


五年生存率却是我国的两倍


最近15年日本男性的胃癌发病率虽然明显降低,但仍是美国的十倍;而可能由于全民对腌制品的偏爱,韩国的胃癌发病率从1999年到2011年就一直保持在60人/10万人,位居全球最高。


“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胃癌五年生存率的对比。”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看上去比日本低,而死亡率却是日本的两倍,五年生存率仅为35%;


而得益于胃癌早期筛查项目,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了64.6%,韩国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5%。


为什么胃癌早筛意义重大?


胃癌晚期生存率不到10%


胃癌专家提供的一份筛查建议


“胃癌不是不治之症,但我国胃癌患者有三个特点——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五年生存率低,所以提高胃癌生存率的关键就是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胃癌诊治中心副主任朱玲华说。


胃癌早诊断的意义有多重大?


——我国早期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90%-95%,中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降至40%-50%,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则仅为5%-10%,且由于已经出现远处转移,往往已经无法手术,即使达到手术条件,复发率也很高。


“早、中、晚期的数据综合起来,我国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为35%。”


哪些人应该早筛?如何早筛?朱主任提供了以下建议——

首先,哪些人群需要及时胃镜检查:


明确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如果已经40岁以上,并满足以下任意一条情况:胃癌高发地区(中国西北、东南沿海)、Hp阳性、有胃病史、一级直系亲属有胃癌病史、高盐饮食;


以上高危人群建议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或遵医嘱。


其次,如果是不属于以上高危的普通人群,也建议3-5年做一次胃镜。


“因为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一直很高,且早期胃癌80%以上没有症状,难以早期发现,有时甚至出现症状,如果不做胃镜也容易延误诊断。”


第三,如果已经出现以下胃癌报警症状:


如食欲减退(吃不下饭)、莫名消瘦、无力,腹痛、烧心等胃痛症状或者症状性状变化,有过胃溃疡病史突然症状加重;消化道出血(呕血、大便发黑)——请高度警惕尽早就诊,警惕胃癌可能性,这时候可能已经进入进展期,再拖延甚至会无法手术切除。


曹先生主刀医生周海洋博士强调:


即使无症状,高危人群也应常规胃镜筛查


昨天,曹先生的主刀医生之一、上海长征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海洋博士在“海上柳叶刀”公号上回顾整个治疗过程时说:“以曹景行先生的病情来说,这样一个消化道的肿瘤,目前诊断的金标准或者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胃镜+活检。那么曹先生到底‘缺掉了哪个环节’呢?我认为主要是两个环节。


“第一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上腹痛等症状应及早进行胃镜检查排除胃癌;第二是即使无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常规进行胃镜筛查,比如胃癌高发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有胃溃疡病史、有胃癌家族史等。


“中国是胃癌大国,表现为发病率高、中晚期比例高、预后不佳。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最重要的一个手段。胃癌早期没有特异临床症状,而胃镜可以在直视下对胃黏膜进行观察,并对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明确是否有癌变,从而实现早诊早治。”


由于同属胃癌高发区,日本、韩国目前对幽门螺杆菌都是全民筛查的,而我国的现状是感染人群基数太大,对所有阳性人群都进行检测和根除治疗不可行。


“如果患过消化性溃疡,或有胃癌家族病史,建议去医院做个呼气检测排查,尽早发现并消化内科或者胃肠外科就诊酌情根除杀菌治疗,对预防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和减低胃癌发病都有很大意义(可降低胃癌发生风险39%)。”


从现在起


改变生活习惯


做“无症状预防性检查”


“60-80岁是胃癌的最高发年龄段,但以今天的筛查和治疗技术,其实完全可以早诊早治,这也是我们建议40岁开始做筛查的原因。”


曹景行老师生前做《肠久之计》节目,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不要忽视健康检查,尤其高危人群,要养成做“无症状预防性检查”的习惯。


朱主任强调,目前已经明确的胃癌风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高盐饮食、烟草、大量饮酒、肥胖、长期的慢性胃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都是可防可控的生活习惯因素,所以还是要提醒大家尽早改变生活习惯——低盐饮食,不要抽烟饮酒,多吃新鲜的蔬果肉类,控制体重。




责任编辑:朱红妹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翻番!从“胃炎”...

26岁胃癌缠身!这些伤胃行为你竟...

20岁女孩查出胃癌,只因犯了3个...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