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日前发布2023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公布了我国最新的人力资本估算结果:我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增至39.42岁。尽管我国劳动力平均年龄已接近40岁,但记者发现,在当下的线上或线下招聘中,“35岁门槛”仍比比皆是,甚至成为就业市场难以破解的“魔咒”。35岁现象原因何在?就业市场如何实现健康有序发展?记者采访了相关求职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劳动法专家。
企业:要考量管理模式和成本
企业为何“钟情”于35岁以下求职者?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企业管理者。
“我们公司共有十多名员工,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某文创企业总经理胡先生告诉记者,从企业管理成本、管理模式出发,他们还是希望招35岁以下求职者,“有几方面原因,其一,我们是动漫文创企业,需要员工有不断涌现的创意创新思维,年轻员工可塑性强,相较而言,年龄偏大的员工没冲劲,思维固化,难以融入年轻人。其次,说实话,35岁以下劳动者用工成本更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工作满10年后可以享受10天甚至15天年休假,而工龄10年之内的职工年休假是5天,企业招聘员工,肯定希望员工在工作上多多投入。”
与此同时,多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士分析道,“如果求职者曾是行业内收入较高的中层管理人员,那么企业在招聘中要考虑到用工成本、团队结构等,宁愿从本企业提拔;如果是零售业、百货业等招聘女性从业者,可能会考虑到女职工50岁退休这个问题,如果招聘一位40多岁求职者,入职没几年就要面临退休,对企业来说不划算。此外,35岁以上的求职者往往上有老、下有小,照顾家庭容易分散工作精力,这也是企业担心的一个原因。”他们认为,员工最好是30岁左右的,便于管理。当然,对于总监级别以上的高管,企业会放宽到45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