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70周年庆典到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揭秘重大工程背后的上海民企力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柴一森 发布时间:2023-04-08 14:12

摘要: 在建国70周年庆典、北京冬奥会、鸟巢体育场、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背后,都能找到致达的身影。

头图说明:图为北京冬奥会施工现场俯瞰图


1994年,几位年轻人凭着一股创业志气,用自筹资金在上海创立了一家名为致达信息的公司。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致达信息已成长为横跨基建路桥、工业科技、供应链金融、高等教育四大产业板块,拥有五个科技产业园、两所高等院校,以及数十家企业的大型民营科技集团——致达集团。在建国70周年庆典、北京冬奥会、鸟巢体育场、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背后,都能找到致达的身影。日前,记者走访致达集团总部,探寻这些重大工程背后的民企力量。


“施工单位好像会变魔术”


时间回到2019年10月25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市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向直接参与筹备和服务保障的35万余名参训参演人员、工作人员给予集体表扬,并致以崇高敬意。


作为保障单位的负责人之一,致达集团所属的北京城建道桥集团华泰土木工程公司项目部的同志们难掩内心激动之情,半年多来的紧张筹备和建设,如幻灯片一般,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


“精彩”“猎鹰”“励志”,是当时三个不同项目的代号,主要是指通过扩建、改造和新建,满足国庆参演人员的训练和日常生活。例如在“精彩项目”中,邢立芳要在两周内对北京吉利学院进行改扩建,包含训练场、休息棚、停车场、宿舍、食堂等多个区域。时间紧、任务重,他连夜组建了一支2000多人的施工队伍,经过十几个昼夜的不间断施工,比计划提前一天完成任务。


职工们正在紧张作业中


“施工单位好像会变魔术,这么短的时间把训练、住宿场地改建一新”。当时的国庆联欢执行总导演甲丁如此感叹道。


三战三捷后,正当大家以为能喘口气时,更“吃重”的任务来了,保障天安门庆典联欢活动的灯光供电。面对任务政治性强,保密性强,所在区域特殊,华泰公司副总工程师任新生临阵挂帅,带领项目团队仅用短短20多天,完成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东西观礼台、东西长安街的供电柜和供电电缆敷设,累计长度达2.5万米。


10月1日晚,当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上灯光璀璨,悬在无数集团建设者心上的那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完成9项冬奥会重点工程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大幕正式拉开,举世瞩目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进入公众视线。但是,很少会有人知道,为了建设这条当今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比赛场地之一,致达集团的建设者们付出了多少智慧与汗水。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延庆小海坨山的最高峰,自上而下穿过长达近2000米的坡面长度,建设工程需要开山建道,可以说是整个冬奥会难度系数最高的建设项目。



高山滑雪中心施工现场


“销魂阻路百层,绝壁遮天千丈”,这是建设者们对海坨山的真实描述。在大约1400米的高处,时常刮着8级大风,身着厚重的棉衣站在这里,仍能感觉到刺骨的冰凉。


面对山体近40°的陡峭坡度,人员勉强能上山,如何把设备开进山,成为阻隔项目前进一大难题。项目经理李丽波带领团队经过反复推论与验证,决定修出一条通行道。经过两个多月的修缮,直线距离为350余米、包含14个弯折的一条依托山势的“之”字形“盘山小道”显露在山体之间。


设备进山了,燃料等物资如何跟上。考虑到机械运输一旦中途遇到故障,会影响施工的连续性。在项目建设前期,每名工人背负20余斤柴油,通过“之”字形“盘山小道”,走到中间平台及山顶平台作业处,但一来一回需要近4个小时,既费时又费力。为此,公司采用最传统的运输方式——“马帮”运输材料。


用骡马运输材料


于是,在施工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副图景,多匹骡马组成的驮队有序往山上运柴油、食物、水等生活必须品。每匹骡马一次可驮运150公斤货物,一天可驮多趟,卸完材料的骡马都自发地往山下走。在山石遍地的施工现场,这群赶马的人和马儿,成为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除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集团所属的华晟公司、华夏基础公司、市政园林分公司等参施单位还先后完成了延崇高速路3标段、奥运临时道路、冬奥会速滑馆基础桩基、冬奥场馆市政道路、高山滑雪场等9项冬奥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北京冬奥会速滑雪道


人才是企业发展源动力


在致达,共有3位全国劳模和4位省级劳模,他们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最新公布的2022上海工匠人选中,集团又有一人获得殊荣,他就是瑞斯达防护制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裘耀明。


裘耀明原先在外企从事塑胶防护手套的研发工作,在90年代先后去日本和美国著名的防护手套制造企业考察和研修,这也使他看到了国内在防护用品领域的技术差距。为了使中国防护手套也能跻身国际市场,他创立了瑞斯达防护公司,并加盟以振兴民族科技为己任的致达集团,对标国际高端防化学类防护手套开展技术攻关。


上海工匠裘耀明


2018年,裘耀明创建了特种塑胶防护工匠创新工作室,并与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联合打造了研究生实训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裘耀明带领团队所研发的超净化聚氨酯热熔复合涂层手套,填补了国内在高纯度半导体晶圆和多晶硅生产环境使用的防护手套技术空白。


作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内第一条薄型涂层NBR/PVC塑胶复合涂层手套研发和产业化生产项目的技术带头人,裘耀明和他的研发团队承担了上海多项重点研发任务,先后解决了塑料与丁腈橡胶改性复合中无法合成的技术难题及多次涂层的不同工艺要求和关键技术难点,产品全部出口国际PPE高端市场,累计创汇数亿美元。


近年来,致达集团通过发挥人才优势,先后培育了13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数家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项目打入国内外市场,多次获得政府科技进步奖和高新技术成果奖。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新的财富增长点,集团年主营收入连续五年超百亿元,跻身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建筑业500强。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精细化生产流程,团队化技术创新—...

劳模精神进校园,党的二十大代表、...

劳模精神闪耀国际舞台,“抓斗大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