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奚春明(右一)在生产车间检查相关内容。
“80后”的奚春明是上药新亚的“老兵”也是“新兵”。他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深耕近20年,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改进产品的工艺流程,成为上药新亚“奚春明抗生素传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头人。同时,面对不断变化的制药和用药环境,他也在和团队一起面临新的问题,并在各个方面攻坚克难。奚春明说,在生产上,他狠抓精细化生产流程,在技术创新上,他带领团队不断技术创新,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每隔5天
便进行精密调整
为了进一步完善产品保供机制,2022年,上药新亚启动了两个生产基地的整合项目。就此,两个生产基地的产品转移、备货无形中又增加了很多繁杂和琐碎的工作。如何让生产跟上节奏、同时不影响项目开展,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务。
奚春明表示,每两周,他就会召开生产基地之间的生产计划沟通会议,其中每月15-20日开展之间一次,回顾上一月每个品规的的产量与沟通下一个月的产量,每月1-5日开展之间一次,着重销产比,放行回顾等,确保每一个品规的卡点能被及时发现并被有效处理。由于产品销售结构发生变化,需要产销配合的互动性采取更为灵活、及时的配合度。故生产条线在公司层面月度跟进产销的同时,积极推进生产基地直接对接销售板块。
在奚春明的指导下,团队完成了2个生产基地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的审计工作;新亚闵行完成了全国绿色工厂的认定以及安全信息化平台建设,同时推动污水处理示范单位工作。
劳模创新工作室
人才济济实力不凡
据悉,上药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奚春明抗生素传承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08月。工作室由12名成员组成,分别来自上药新亚各个分子公司的质量、技术、生产、设备工程等条线。其中上海市劳动模范2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名、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2名、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标兵1名。平均年龄44岁,专业技术人才占比100%。
奚春明表示,工作室以技术攻关与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为重点,围绕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工作。工作室充分发挥企业人才高地作用,跨企业、跨部门、跨条线,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积极探索企业人才使用新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工作室的成员充分利用“劳模工作室”平台,合作创新,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生产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近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主导了“艾洛松”委托加工竞标、休眠产品盘活、产品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技改等多项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据记者了解,工作室成员先后发表科研论文6篇,完成上海市级项目4项,获得创新荣誉6项,专利15项,工作室连续四届(第27-30届)获得上海市职工优秀发明选拔赛金、银、铜奖。同时,工作室成员还积极参与“高师带徒”工作,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技术力量储备输送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