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故事|裤脚的泥泞是他们最好的“勋章”,记三林滨江南片区森之谷9号公共绿地项目班组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佳敏 发布时间:2023-03-27 13:12

摘要: 唯有毛胜良与团队常年不变被湿地泥泞溅染的裤脚,默默记录下他们行过的崎岖和所得的荣光。

头图为毛胜良(中)和班组成员们在项目上


前些日子上海连日阴雨。


尽管“春雨贵如油”,可上海建工园林集团绿建公司三林滨江南片区森之谷9号公共绿地项目负责人毛胜良,却对这样淅沥的日子又爱又恨。“咱们绿地有近万株乔木和近12万平方米地被,多雨虽有利植物生长,却也给施工和勘查增加了不少难度。”

图为毛胜良在三林滨江南片区森之谷9号公共绿地项目上


即便下着雨,毛胜良也坚持每天都要带班组在工地巡视。


回想2021年项目建设伊始,此处还是一片荒芜,毛胜良和首席技师工作室的10余名成员驻扎下来一干就是近2年时间。“绿化铁军”的旗帜深深植入土地,成片楔形绿地接连形成城市森林的目标日臻圆满,唯有毛胜良与团队常年不变被湿地泥泞溅染的裤脚,默默记录下他们行过的崎岖和所得的荣光。


图为毛胜良手拿图纸带领班组实地勘察


人人至少要备两双鞋


“你看,这是沉水植物,这是挺水植物,前面还有浮水植物、滨水植物,根据对水位的不同需求有序进行栽种,大家各司其职,维护着生态平衡。”走到项目上,毛胜良总是滔滔不绝,经过每一株乔木,每一片塘面,他都细致观察脚下的一草一木。“植被生长好坏,很多时候是靠工人的经验和知识辨别。你看,这一段有些蔫了!”折下一段枝桠,毛胜良关照同行的班组成员,接下来要对这棵水杉密切关注了。


“业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自然、原生’,我们给自己的要求则是‘突破、创新’!”毛胜良说。


突破创新,说来容易,做到难。


9号绿地新挖水系面积达到了2万余平方米,这在班组之前的工作项目中,并不多见。“新水系和外湖的‘小黄浦’贯通,‘小黄浦’又与三林塘港、黄浦江接连,只要潮汐一来,常水位2.8米和水体视觉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建设之初,毛胜良便深知这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毛胜良和班组成员,几乎跑遍现场的一草一木,定时定点踏勘记录内湖水位、水质等各项数据,在泥泞的湖边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


其实,对长期从事地面施工的团队而言,一下子转到水下施工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极多,大到土壤改良,水生植物品种挑选、质量控制,小到鱼类投放控制、浮游生物控制,都需格外操心。


办公室里,每个工作人员的桌子下,都有至少一双歪七斜八的鞋子,无一例外沾满泥泞。“一双平时穿,一双下工地穿,有时候还得多备一双雨鞋,工地是干净的,可塘边总免不了泥泞。”毛胜良笑着说,“许多项目组成员都被家里人‘投诉’,裤子脏,鞋子脏,车子里也脏,但为了细心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项目班组成员没有一个顾得上的。绿化行业,就是和土壤打交道,没有泥泞反而说明工作不到位!”


经过和专家的研讨商议,项目班组最终在内外湖交接处造起了溢水坝,不但解决了内湖水位忽上忽下的问题,还使外湖漂浮物、水葫芦等杂质通过溢水坝时就有了第一道拦截,水质问题迎刃而解。


毛胜良(左)和班组成员正在讨论方案.jpg


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绿建公司多年来一直承建上海市、全国市场的各类重大项目,毛胜良工作团队常年以项目为抓手,在切实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练兵。


难能可贵的是,毛胜良还会根据团队成员特色扬长避短,“人尽其才,悉用其力。”是毛胜良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每经历一个项目,毛胜良第一时间都会盘点清项目的关键人才、核心人才、储备人才和待提升人员,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实行内部人才阶梯型培养计划。


在解决大型公园绿地建设中压实土层内快速种植全冠乔木的过程中,团队提出了“乔木树穴水气平衡结构”技术,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建设虹桥商务核心区域工程建设中,毛胜良团队研发的整体式地下支撑工法,也申请到了发明专利;在负责顾村公园项目建设期间,针对顾村公园特点,毛胜良团队形成了“一种人工湖湿地修复系统”技术成果,再次收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人才培育和植物生长有些类似,并不能一日长成参天大树,都需细心浇灌培养。”毛胜良说。

摄 影:展翔
摄 像:展翔,李佳敏
责任编辑:李佳敏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勤春光好!上海电建职工3月忙“...

职工故事丨做喜欢的工作,越做越年...

运用新技术施工“稳、准、快”,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