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搞了一辈子的发明创造,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因为这个世界上办法总比困难要多。”历经12年磨一剑,曾两度遭投票否决,著名全国劳模、“抓斗大王”包起帆带领科研团队制定的集装箱国际标准《ISO/TS 7352:2023 集装箱NFC/二维码箱封》由ISO中央秘书处在日内瓦正式发布。
当前,我国集装箱生产量、运输量、吞吐量均已位居世界第一,却鲜有我国在该领域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声音。为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组建了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包起帆任院长,为集装箱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研发及国际标准研制搭建了坚实稳定的平台。
机械箱封容易被非法打开或偷换
集装箱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集装箱运输十分繁忙,但作为集装箱物流重要的交接凭证——机械箱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容易被非法打开或偷换,致使物流过程中走私、偷渡、货物失窃等问题频发。二是由于没有自动识别功能,每次安装箱封后都必须手工录入相关信息,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现抄录错误。
对此,科研团队以现代物流“实时化、可视化、可追踪、大数据融合”等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发明了基于北斗/低轨卫星的天空地一体化集装箱监控终端和集装箱电子封/锁等系列产品,推动了以集装箱为跟踪目标的物联网的发展。为了让中国发明上升为国际标准,让世界同行分享中国的科创成果,科研团队瞄准了电子箱封作为制定新的国际标准的突破口。
机械箱封和电子箱封的工作机制
然而,目前国际标准制定有7个阶段,其中最艰难的提案阶段,一个新项目的立项要有三分之二的国家投赞成票,要有5个国家同意加入标准研发团队。2017年12月,中国正式向ISO提交新项目提案,但提案于2018年3月遭到投票否决。2019年11月,团队再次提交经修改后的新项目提案,2020年2月又遭否决。
据包起帆透露,团队屡败屡战,不断完善提案,还加强与各国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第三次提交的新项目提案终于获得投票通过,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丹麦等国均投了赞成票,让中国再次拿到了领衔制定国际标准的入场券。
此次发布的标准全面集成了机械箱封、电子箱封的技术内容,面向NFC/二维码技术在箱封领域应用,提出了机械性能、数据格式等关键技术指标。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春吉表示,这项国际标准能为全球集装箱供应链相关方创造价值,有助于提高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性,减少偷盗、走私、偷渡等;有助于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责任界定,用户通过平台实时掌控物流动向,为客户提供集装箱物流全程监控服务;有助于加强海关和检验检疫等国家机构的监管;还有助于箱封制造厂家产品升级,拓展NFC/二维码箱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