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虽然让上海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温暖和感动每天都在这里上演,大到一个社区,小到一栋大楼。在黄浦区海潮公寓里,自4月份以来,“80后”党员许科与他带领的32位志愿者,成为了大楼居民的“及时雨”、“主心骨”。
就在记者拨通许科电话前的几分钟,他刚从脚手架上爬下来。原来,居民陈阿姨在晾晒衣服时,不慎将钥匙掉到了楼下搭建的脚手架上,她看也看不清,急得团团转。就在这时,她突然想到了大楼志愿者许科。在了解情况后,许科不顾个人安危爬上脚手架找到了钥匙,陈阿姨这颗忐忑的心才落了地。谈起志愿者的工作,许科有些不好意思,他总是说:“为邻里办点事,这本来就是应该的嘛,再说上海有那么多优秀的志愿者,我做的这些太微不足道了。”
默契是志愿者团队的核心
3月下旬,在华夏银行工作的许科应征加入了黄浦区团区委组织的抗疫志愿者队伍,在经历了一整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后,许科观察到基层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诸多堵点和难点,其中有人员管理上的,有居民防控意识上的,更有自身安全操作上的。回到家后,许科开始酝酿,如何建立一支高效、可靠的志愿者团队,如何更好的保护楼内居民。这个念头,一直在他脑海中打转。直到4月8日,随着上海新一轮核酸检测的全面铺开,许科在半淞园街道和海西居委的指导下,成立了一支居民志愿者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有党员也有群众,如今队伍已扩充到了32人。
和上海的许多志愿者团队一样,他们也承担起了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试剂、帮助政府发放保供物资等任务。但是,许科所在的海潮公寓属于老大楼,紧邻马路,共30层楼,每层有近10户人家,且院内公共场地狭小,给居民们排队做核酸检测带来不少困难。
对此,志愿者团队通过学习其他老旧小区的经验,层层细化,制定出一套核酸检测动线图,按楼层、按户室有序乘坐电梯的排队方案。志愿者从顶层开始依次挨户敲门通知,电梯到达后再由志愿者帮助电梯运行,另由一名志愿者按序引导。居民下楼后,由指定志愿者领路并按规定线路排队,确保每人排队间距在2米以上。同时,另一组志愿者不间断对排队区及待采样区域地面进行消毒。采样结束后,居民以户为单位排队返回,志愿者则继续做好防范提醒与消杀等环节工作。另外,志愿者们还利用大楼互助群发布信息,实时掌握居民核酸排队情况,确保核酸检测人员排队时间在合理范围内。
“我们已经很有默契了,甚至不用打电话发短信,楼上和楼下的志愿者都能配合得天衣无缝。”在许科看来,面对复杂的疫情考验,光有一支团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在实战中不断摸索、总结和优化,在磨练中不断提高团队默契,这才是提高效能的核心关键。
既当志愿者又当团长
海潮公寓的老人占比超过58%,买菜难、买药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起初,许科把家里的食物都拿出来免费分享给老人,甚至到了他一家四口都快断粮的地步。他心想,仅靠一己之力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于是,他便在微信群里发动大家互帮互助。很快,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加入其中,纷纷向老年人伸出援助之手。
“楼里有许多抗战老兵、也有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许科告诉记者,老同志们平日里就省吃俭用,遇到了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找组织,而是自己忍着,生怕给别人添麻烦。“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主动关心。当我把捐赠的鸡蛋、水果、蔬菜送到老人们手里时,他们眼里含着泪,一遍又一遍的谢谢,既让人心疼,又让人备受鼓舞,说明我们做的这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为了解决居民买菜难的烦心事,许科既当志愿者又当过两次临时团长,积极联系居委会和街道指定的供应商,利用互助群进行发布,帮助居民团购蔬菜,并协助居委解决居民买药、外出就医、新增阳性患者转运等问题,分担居委工作难点,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
要让居民看得见变化
说起在老大楼里做志愿者,最难的地方在哪里?许科说,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是最需要花心思的。“不仅要给居民讲科学,摆事实,还要像老和尚念经一样,日复一日,潜移默化,更要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平日里,有老同志耐不住寂寞,偷偷下楼溜达一圈,许科看到了,总会第一时间上前,一边劝阻,一边把防疫的规定特别是其中的缘由“唠叨”一遍。有人嫌烦朝他嚷道,“规定规定就知道规定,我在房间里都快憋死了,你们负责吗!”每当听到这些气话时,许科有一个绝招,“很多老同志以为志愿者都是上头派来的,所以抵触情绪特别强,我就告诉他们,我是楼里的许科呀,就那个在‘海潮公寓住户互助群’里的许可昊楠,小许呀。老同志们一听,原本皱着的眉头一下就松开了,笑着连连打招呼说我们这就回家去,你们志愿者辛苦啦。”
在平时的核酸检测中,许科的眼睛就像雷达一样来回扫视,紧紧盯住每一个细节。遇到有人口罩没戴好,他立即上前提醒。遇到志愿者口罩松了,他立马指挥其他人顶上。在每次志愿工作结束后,他都会“手把手”带着大家按标准流程脱下防护服,直到污染物全部回收完毕,扎紧了医废袋口,他这才松下一口气。
凭着高度的细致、专业和极强的责任心,截至目前,许科带领的志愿者团队无一人出现抗原或核酸异常情况,而他所在的大楼也从最初的封控区、管控区,逐步向防范区迈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原本一些“不听话”、“不配合”的老同志终于买帐了。“居民配合度高了,我们的工作自然就更顺畅了,希望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带领这栋楼、这座城,一直走向解封的那一天。”许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