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天,52个防疫应急项目,200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82482张床位……在没有硝烟的疫情防疫阻击战中,一座座方舱医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些方舱医院背后,它的建设和运维,也凝聚了是无数劳动者的心血。
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使命必达、同心守“沪”,上海建工人骨子里的这些优良传统,在这次方舱医院的建设中,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上海建工的一员,安装集团农民工黄惠冲便是建设者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
这位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方舱医院建设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带领众人以“加速度”创造了建设“奇迹”,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劳模精神。
说干就干,挑战不可能的“85小时”
黄惠冲还记得,那是4月7日的一大早,一条指令直接发送到了他所在的安装集团上海迪士尼项目工地上:“嘉定临时隔离用房建设,需要你们的支援!”凭借多年工作经验,黄惠冲立刻意识到了工程的紧迫性,火速集结完班组成员,便率领众人赶往了嘉定。
到了现场,黄惠冲才发现,自己一开始对这次任务的预想还是乐观了。三个区域800多套隔离板房静静地伫立在黄惠冲面前,而黄惠冲的内心却难以平静。板房内所有智能弱电的安装以及配合调试任务等着黄惠冲和他的成员们,即便是这位有着30余年工作经验的劳动模范带着大家一起干,最起码也得半个月的时间。
“可项目上却告诉我们,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85个小时!”黄惠冲说。85个小时!这怎么可能呢?但很快,“不可能”的念头就被黄惠冲摈弃到了脑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无比珍贵的,方舱医院建设又是与病毒赛跑的战争,越是艰难,身为一名劳动模范,身为上海建工的建设者,就越是要上!黄惠冲轻轻扶正了自己的安全帽,又望了一眼身边的“战友”们,说:“那就干吧!”
攻坚克难,做不负春日的奋斗者
人手不足、工期紧。这些实际困难也没有因为黄惠冲的干劲就变得不存在了。要有干劲,更要有“巧劲”,黄惠冲意识到。为了克服这些难题,他将本就人数有限的班组又拆分成了两组,进行轮班交叉式作业,“这样就可以确保24小时不间断工作了!”黄惠冲说:“同时我们还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自然减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4月初的上海,空气中还透着些许凉意。被子盖着依旧有些冷,黄惠冲就裹着工作服蜷缩着眯一会儿,他笑称:“等交接班的时候,就不用再浪费时间穿了。”可即便这样,工程进行时,他也只能就地铺板睡上一二个小时,连吃饭的时间都被黄惠冲压缩了,经常是饭菜凉透了他才顾得上随便扒拉一口。一开始,工人们面对眼前的困难,多少都有些畏惧情绪,但当他们看到黄惠冲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大家的干劲也被调动了起来。
有“巧劲”更要能“专业”,这恰好也是作为技术尖子的黄惠冲的强项。光缆敷设是整个项目的重中之重,可嘉定临时隔离用房室外管路错综复杂,让项目一开始的开展并不顺畅。为了保障“85小时”的期限,黄惠冲反复实地勘察后主动与设计人员沟通,优化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管线施工中的交叉作业问题,外总体的光纤链路打通了,各区域网络、监控、广播、IPTV等系统顺利上线投入使用也最终得到了保证。
黄惠冲说:“但凡重特大工程项目的特点就是工期紧,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要想顺利、平安、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就得全身心投入,就得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和艰辛,我能有幸参与重点工程建设,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班长,黄惠冲不仅要带领班组抢工,还得随时待命,解决现场遇到的各类突发问题,累到筋疲力尽,但只要看到兄弟班组进度跟不上了,黄惠冲又会主动请战,投入到新的施工中。
工程最终提前10天又快又好地完工了,黄惠冲感叹:“这是我工作30多年来,所经历的最艰难的施工。”然而,看着窗外愈发葱郁的景色,黄惠冲也感叹:自己没有辜负这片春天,战胜疫情的“春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