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睁眼,报到穿上防护服,已经是陈文隽的生活常态。她是徐汇区淮海鑫城苑的一名普通志愿者,也是一名双胞胎宝妈,在疫情席卷上海的时间里,小区居委也被封控,她带头组建了志愿者队伍,带领着小区居民从慌乱走向有序,和大家一起撑起整个小区。
居委突然被封了
“真空”小区志愿者顶上
“事情发生很突然,三月下旬的时候,我们隔壁小区开始封控管理,不巧,居委的工作人员全部封控在里面。”陈文隽回忆道,突然“真空”状态的小区让居民们一头雾水,也立刻带来了一定影响,“后面我们鑫城苑封控了几天,小区做了四次核酸检测,当时人员特别松散,虽说有志愿者楼组长维持秩序,但核酸检测做了也就做了,是不是不漏一人,没人知道。”
为了尽快解决无组织的现状,3月19日,小区业主第一次建立了小区大群,陈文隽说道,“群的作用也只是让大家都知道,什么时候该做核酸了。我本身实在一家民营企业做人力资源管理,自己有热血,作为业主,想发挥自身优势为自己和邻居负责。”3月30日,陈文隽发起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倡议,这也她第一次看到群里有这么多人说话响应。
令人欣慰的是,党员、年轻人都在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很快志愿者核心团队确定了五六个人,志愿者队伍有50个人,都是中青年的年龄层,当中,有职位很高的政协主席,也有70多岁的老党员。”
智囊团出击
临时队伍取得居民信任
新队伍建立起来的当晚,居委会派人将防护服送了过来,第二天就要组织一场核酸检测,志愿者们立刻连夜在群内讨论制定方案。
“第一步,我们先排摸了楼与楼之间人数的区别,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做核酸肯定有快有慢。这就需要每个楼栋安排一个能够响应快节奏的喊楼和维持秩序的团长。”陈文隽每次提起志愿者队伍,都充满自豪,“为了避免人群混乱交集,我们的技术人员画出了一张PDF的路线图,每一栋居民做核酸的路线都非常清楚。”
智囊团设计的小区核酸检测路线图
逻辑清晰的“技术精英”加上出点子的“智囊团”,核酸检测当天,小区624人在三个半小时内顺利完成任务。虽然第一天成效不错,但这样一个突然自发冒出来的组织还是迎来了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社区户籍警梁建平帮了大忙,他在小区造好后就一直在这里,对于每家每户情况门清儿,对于不愿意配合的居民,他就挨家挨户地上门做劝导工作,算是团队里一个破冰的人。”陈文隽说道,“在我们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不仅有梁警官,还有政协委员、外企总经理、医生专家,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连城一天拿着扫码枪站了五个多小时,事后大家才知道,他是一名曾进行过肾移植的病人;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段纪成与上海胸科医院的姚烽作为专业医生,很快表明身份并帮忙解决一切医疗咨询;全国政协委员黄绮忙前忙后默默发抗原盒子;智囊团核心人物钱亦蕉对于怎么设计路线,给出大量方案建议……陈文隽说道,“每次我听到居民们有人称我是‘带头大姐’,我很惭愧,因为这件事,不是我一个人的付出与努力,我也干不了。”
渐渐地,小区正能量的声音越来越多,居民也给足了这支队伍信任与支持。事实上,一直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的陈文隽患有严重的心脏疾病,3月中旬心脏发生了房颤,她没有就医,而是备足常用药,依然拖着超负荷的身体工作,她说,“一直以来,是意志力和热血在支撑着我做好这件事,我想有始有终地把它做完,直到解封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