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既是挑战也充满机遇,随着上海复工复产按下“加速键”,沪上人工智能企业也重新恢复活力,回归日常生产研发步伐。虽然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大多数人工智能企业也进入静默和停工期。然而,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行业内的企业从未停止思考,如何内外兼修,在抗击疫情中获得更强韧性。
上海这座人工智能岛
已实现了近9成复工率
6月6日,端午后首个工作日,上海迎来了大规模复工,人工智能企业也重新恢复了办公活力。位于浦东的张江人工智能岛,在一系列防疫安全的保障下,岛上汇集的高科技企业首日复工率总体达到了近9成。
(数字哨兵扫码)
记者注意到,为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这座人工智能岛上,出现了不少特殊的“抗疫卫士”。为了提早掌握企业节后首日复工可能出现的人员密集情况,岛上推出了网上提前申报系统。人工智能岛服务楼长潘贺向记者介绍,企业在复工前一天需提供复工人数、健康状况等情况,用以准备预案。
(进出口的临时隔离观察点)
复工当天,“数字哨兵”则成了迎接人员集中复工的隐形门岗。保安人员用设备扫描每位入岛人员的健康码,此时检测设备将显示核酸检测结果,而入岛员工的健康码上也将显示入园信息,随后测温,顺利入岛。同时,“数字哨兵”的后台也将留存所有进入人员的相关信息。
“这些防疫手势,就是为了做到早摸底、严入口,同时也希望提高企业复工的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员聚集。”潘贺说,节后首日复工,岛上部分企业的返岗率达到近100%,部分未全员到岗的企业,大多采取公司到岗或居家办公的AB角轮岗工作制。
年轻员工占比高
有利高效复工
在张江人工智能岛云从科技的两栋办公大楼内,电梯已投入使用,空调也已正常运行,节后开工首日,除了在外地出差的员工,这家企业做到了全员应返尽返,到岗率接近100%。
“封控前我们就开始执行居家远程办公的制度,封控期间,我们也有机房人员留岗保障设备,”云从科技副总裁朱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返岗率的达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全员始终保持工作状态,起到员工复工快速响应的关键因素。据悉,云从科技此前已在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上线智慧应急防控平台,以8大系统平台助力构建闭环式防控管理体系。早在4月,公司就将此防疫方案提交给市经信委,参与上海的精准化管理、推进复工复产等项目工作。
(企业大楼的场所码)
另一方面,公司提早准备复工计划,也解决了员工返岗的后顾之忧。早在复工日前,云从科技已经完成了办公室的清洁、消毒,空调清洗,并做好了各项防疫物资的准备,确保在6月6日复工后所有员工在公司工作时的健康安全。复工后,员工入岛除了要在保证健康码绿码、身体无异常的基础上,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每日在进入办公大楼前还要扫描大厅场所码。
(云从科技内部零食售卖柜“补货”齐全)
和许多在沪人工智能企业相似,云从科技的员工大多为年轻人,朱建告诉记者,通知返岗前,员工在微信群里早已群情激奋,有部分因身处封控区,6月1日未返岗的员工甚至说:“哪怕自带饼干,6月6日也要来公司。”“怎么会让他们吃饼干呢,”朱建笑说,公司为了丰富员工午餐的种类,行政人员早在前几天就联系了多家餐厅,提早统计,为同事们订好了上百份午餐。
“年轻的员工拥有活力,大部分也没有需要照顾到家庭的后顾之忧,同时年轻人的思想更开阔,他们能客观、理性看待疫情或许存在反复的风险。我们同样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但通知复工几乎不需要做他们任何思想工作,”他说,两个月来,虽然全员都是线上办公,但比起头脑风暴、面对面沟通,效率仍有影响,大家最希望的还是复工。
人机协同系统是云从科技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过去两个月本是新项目研发的重要节点,而受到疫情冲击后,研发项目的进度也一度受到影响。尽量补上这段时间损失,是复工后公司全员上下最重要的目标,朱健透露,目前虽然挑战很大,“但我们还没有调降年度研发目标,看大家现在的工作状态,有信心!”
大部分遗留问题和挑战
通过复工复产能得以解决
上有无人机抗疫突击队在空中“投喂”盒饭、救命药,下有无人配送车在社区、方舱医院搬运物资。上海抗疫的每一个战场上,都能见到人工智能的影子。而随着上海疫情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上海人工智能行业也正持续分步推进复工复产。
结束了将近两个月的“闭关修炼”,商汤科技正全面进入工作状态。5月23日,公司接回首批员工,正式开启闭环复工;6月1日后,更多同事回到工作岗位,端午小长假后已实现全员复工;6月6日,科大讯飞上海总部约60%员工已回归办公场所,涵盖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研究院等多赛道。其中,科大讯飞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80%研究人员已回归岗位。
与此同时,新松、新时达、达闼等人工智能机器人企业表示,目前厂区的产能及生产人员到岗率均实现了100%。新松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事实上,直至6月1日,临港园区一直处于封闭生产状态。“目前非防范区的员工继续居家,其余员工恢复正常上下班。”
虽然复工复产逐步开启,但对部分企业来说,疫情期间一流下来的问题和挑战仍然存在。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指出,此前协会对人工智能企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摸底调研,基本掌握到企业在疫情中所遇到的共性难点与痛点。其中包括因居家办公而导致的研发实验进度放缓甚至停滞、因物流问题而导致的供应链断裂、因交通出行问题而导致的外地项目交付延迟、因疫情大环境而导致的订单量锐减和资金链吃紧等问题。
他指出,一旦复工,企业会把一些疫情封控期间遗留下来的问题消化掉,比如因为疫情滞留的货物尽快发出等,此外,也会快速启动客户拓展活动,这类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复工复产得以解决。但是有些创伤却是硬伤,比如资金链吃紧问题,即使实现了复工复产目标,短期内也无法依靠企业自身来解决,希望政府和相关组织可以伸出援手帮忙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