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浪潮,我们究竟应该秉持哪种态度?
一方面,我们绝不能置若罔闻,AI的到来势必对部分工作构成冲击。
不难看到,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AI正从“天上的云”变成了“地下的雨”,实实在在地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个环节——
分会场世博源商场里,热情说着“欢迎光临”的不再是礼仪小姐,而是引导接待机器人;会场的安检中心,红外测温防疫机器人默默监测着参会人员的体温;展馆里,各种各样的自动驾驶车型层出不穷,全新发布的会按摩的机器人,也吸引了诸多观众前来体验。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AI并不会大规模取代人的工作。
格力董明珠在今年大会上透露,格力电器从过去10万人的企业,只做800亿的产值,发展到今天2000亿元的产值,只有8万人。但同时她也提到,格力的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期研发人员只有800人,现在,研发人员有1.6万人。
从中我们不难归纳出,人工智能的强大将引起一定范围的技术性失业。但失业背后,人工智能也在为人类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并在工作中与人类相互协作。
换个角度说,我们塑造了工具,而之后,这些工具又将塑造我们。“工具”的意义是替代我们某些功能,并提高我们的能力,而并非单单取代我们。就像汽车是脚的延伸,弓箭是手的延伸。
正如百度李彦宏在今年大会上说的:人工智能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变革,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人工智能存在的价值是帮助人、教人学习,让人成长,而非超越人、替代人。
因此,面对AI,我们应该采取的是积极接纳并学习,开放且重视的态度。
如何做到接纳和重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机器人和职场人之间的关系就像“光和影子”,想要保持个人的职场生命力,我们应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做一名有进取意识的学习者。
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利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还能够利用其所学进行消化、活用,提升知识运用的效率和质量。实际操作中,我们则通过转岗和职业升级来与机器协作,管理机器,让工作更具创新性和高附加值,提高生产力,继而推动整个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转型。
试问,AI改变世界,那靠谁来改变AI?当仁不让是新时代的职工群众,而打开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拥抱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