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仅5万人,专家建议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07-09 12:23

摘要: 据统计,目前已有345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成大热趋势,AI专业人才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上,多位来自高校和产业界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AI专业成为考生大热门


人工智能绝对是当下最火爆的专业之一。“华为、阿里‘抢着要’”,“毕业第一年年薪三十万”等标签贴在了人工智能人才身上,也带火了刚刚出现的人工智能专业。


随着今年各地高考陆续发榜,填报志愿选择院校与专业时,人工智能也绝对是当下最热门专业之一。根据百度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共同发布的《百度2021高考搜索大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搜索热度增长最快的十大热搜专业中,开设仅两年的人工智能专业蝉联第一。


在我国,人工智能教学受到重视,大约自2017年开始。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要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建设人工智能学科;2018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强调要完善学科布局。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此后,高校纷纷布局开设自己的人工智能专业,有些还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据统计,目前已有345所高校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


不过,想要在就业时跻身这一热门行业的学生也要切忌“一窝蜂”,还需要对自身定位清晰准确。


“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需要有比较好的数理基础,同时动手能力要强,如果不具备这两个条件,我建议要谨慎报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注重细分特色切忌同质化


中国科学院大学专业学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徐俊刚曾提到,培养一个优秀的算法工程师需要6年时间,即学习数学基础2年、算法及机器学习基础1年、机器学习实践1年、深度学习实战2年。


长时间深入的培养成本和集中爆发的产业需求,使得AI人才的缺口巨大。


据领英大数据显示,全球AI人才整体供给在340万人左右,其中深度学习人才仅9.5万人,且流动性较大,进一步加大了缺口,这其中中国的AI人才总数仅为5万人。


建设高端人才队伍,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无疑是“冲锋军”。


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ACM总教头俞勇看来,目前,高校的AI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人工智能+”是重要战略,“+”要实现落地,应该结合各个高校特色专业,以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交叉、混合体系培养学生。


但当前我国高校在专业融合的探索很少,俞勇认为我国高校仍需在技术、管理、考核上进行全方面的改革。同时高校要给予学生足够多试错机会,“AI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不是知识层面的教育,而是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教育。”


“目前人工智能专业方向的人才的确很紧缺,但也出现了无序竞争的状态。”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胡清华也指出了一些问题。


他说,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的特点,但目前高校培养人才却呈现出同质化发展的趋势。


“有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才有人工智能产业的百花齐放。”胡清华认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历史和不同特色的学校,要在培养方案中注入自己学校的元素。


“企业需要什么技能,高校就上什么课,这确实也是一种培养方式;但作为‘双一流’高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着眼于未来5年、未来10年后的需求,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方面,走得更远一些。”他说。


AI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


另外,论坛中多位专家也提到了,AI人才培养越早介入越好。


商汤科技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戴娟表示,AI教育的核心是培养AI素养。AI素养教育有四个模块,包括人工智能意识、人工智能计算思维、人工智能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人工智能社会责任。


她专门提到了AI素养教育对于孩子、青少年的影响。例如,人工智能思维。让机器富有认知和感知能力是人工智能,反过来让小孩子学习人工智能,也可以从机器学习的方式里面,了解到什么是好的或者高效的学习系统,比如有输入有输出,比如模块化,比如人的学习可以定义规则,也可以让人从机器中学习,不管解决物理问题、数学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我觉得都会形成很好的,而不是基于对知识记忆的学习。


俞勇也表示,AI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帮助青少年树立AI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广大青少年科学素养,并激发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与热爱。


这和前文提到的规划也不谋而合,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小学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偏向于基础性编程教育,通过模块化操作,实现一些智能功能,例如让机器人踢足球、行走等。这样更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机器学习的思维,让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建立初级认知。


摄 影:叶赟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超2亿技能人才迎利好:高技能人才...

推动高技能人才纳入城市直接落户范...

与人工智能PK|客服:个性化问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