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疫后消费为何恢复迟缓?外出劳动力减少、就业结构变化、储蓄意愿上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02-26 14:09

摘要: 疫情爆发后,更多劳动力选择了就近就业。

疫后消费为何迟迟难以恢复?消费疲弱的现象在2021年是否会持续?劳动报记者近日采访业内专家获悉,随着各类防控措施、疫苗的推进,2021年的消费肯定会比2020年有较大的恢复,但结构性的影响在3-5年内难以完全恢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及其团队的分析显示,外出劳动力减少、就业结构变化、居民储蓄行为改变三大因素可能是影响疫后消费的主要因素。


劳动力外出减少,引起收入及消费下降


2020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结束了连续9个月上升的态势,下降0.4个百分点至4.6%。这表明,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且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已经回落至2019年疫情爆发前的平均水平,但消费增长依然低迷。


从外出劳动力的角度来看,疫情降低了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意愿,使更多劳动力就近就业,进而带来其收入总量与消费水平的下降。中国有大量的异地就业人口,201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总量为2.4亿,人户分离人口更高达2.8亿。然而,疫情爆发后,更多劳动力选择了就近就业。


一方面,2020年四个季度外出农民工人数同比降幅均在2.0%以上。虽然2020年下半年外出农民工收入同比正增长,但并未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外出就业。另一方面,2020年5月至11月,东部移动电话用户数同比持续负增长,中部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数持续正增长,而在此期间的7个月内,西部地区的移动电话用户数有5个月是正增长的。这也表明,作为重要劳动力输出地的中西部地区的常住人口可能在上升,而作为劳动力输入地的东部地区的常住人口可能有所减少。


劳动力外出的减少引起了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考虑到劳动力输出地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通常低于劳动力输入地,就近就业可能导致劳动力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出现下降。


例如,一批原先在上海打工的人,在老家就近就业后收入比原来下降。并且,由于上海的消费水平和物价较高,所以这些的收入和消费支出都是下降的。另一部分仍然在上海工作的人,在受疫情防控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比如游乐场、餐饮、保健等密闭空间的从业人员,他们的收入会下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


第二,流动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输出地的消费总量恢复更快,而劳动力输入地的消费总量恢复更慢。


第三,劳动力输入地的常住人口中外来劳动力的比例下降,导致消费数据出现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限额以上消费增速已经恢复到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限额以下消费迟迟难以恢复。2020年第四季度,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增速平均为7.3%,但限额以下消费的同比增速平均为0.5%。


服务业从业人员受影响大于制造业


从就业结构的角度来看,疫情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情况出现分化,因此,虽然2020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已经超过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和消费增速依然受到抑制。


第三产业是吸收就业的主力,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47.4%,显著高于第二产业的27.5%。然而,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远高于制造业。2020年3月以来,制造业从业人员PMI显著高于服务业从业人员PMI。以上海为例,2019年第四季度,上海第三产业岗位需求比重达到93.8%,但2020年第三季度这一比重仅为83.1%。


疫情对服务业岗位需求的影响,为何大于制造业?


这是因为制造业高度自动化,可以封闭管理,制造业的消杀,比服务业简单,所以受疫情影响较小。而服务业需要人际接触,受疫情影响较大。


虽然第二产业的就业形势较好,部分制造业企业甚至出现了“用工荒”,但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有限,难以完全对冲服务业就业放缓的影响。这可能抑制了服务业工资的增长。数据显示,主要由服务业劳动力成本构成的家庭服务价格和衣着加工价格同比均处于2008年以来的低位。


因此,虽然202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超过了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同比仅增长5.8%,较2019年第四季度低3个百分点。


结构性影响在3-5年内难以完全恢复


从储蓄行为的角度来看,疫情的冲击可能提高居民的储蓄意愿。疫情可能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第一,疫情的冲击使居民意识到预防性储蓄的重要性,进而开始积累预防性储蓄;第二,居民可能通过储蓄来弥补疫情期间财富的损失。央行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疫情爆发后城镇储户中选择更多储蓄的比例从45%左右提高到了50%以上。直到2020年第四季度,选择更多储蓄的比例依然高达51.4%。


展望未来,疫情前中国的消费增长保持在7%-8%左右,2020年下降3.9%,2021预计能够恢复到什么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各类防控措施、疫苗的推进,2021年的消费肯定会比2020年有较大的恢复。但结构性的影响在3-5年内难以完全恢复。原因在于,过去一些不存款的人,经历了疫情之后,储蓄倾向会上升;人员之间跨区域流动仍然不充分,海外服务有关的消费仍然受到抑制。


由于去年基数较低,今年消费的增速会比疫情之前高,但是,总量预计仍然会低于2019年。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社部:春节期间8700多万外出...

职来职去| 收入越高,睡眠越少,...

专家观点|疫后消费为何恢复迟缓?...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