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寺惊现机器人送餐员!过闸机、坐电梯、选楼层,完美解决外卖小哥“最后一公里”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陈烺 发布时间:2020-09-26 18:14

摘要: 整装待发的送餐机器人从不抱怨,永远遵守规则。

敦实的身材,中灰的颜色,头顶摄像头,身着传感器,大脑存有云端信息,从容进出电梯,穿梭在各个楼层,把外卖送到楼宇的白领手中。


近几个月来,对外卖小哥周东强来说,最喜欢抢的单,就是位于静安寺晶品大厦的外卖。因为,这里有三个聪明的机器人,可以帮他分担最后一公里的烦恼。


可别小看这最后一公里,在小哥眼里,这是最不可控的一公里,也往往是超时与否的“生死时速”一公里。


通常来说,外卖小哥完成一单需要30-40分钟时间,其中可分取餐、路途和送达三段。


相比前两段,第三段时间最不可控,“等客户下楼,或者等电梯等等,一般要耗上15分钟。碰到一些电梯拥挤的超高楼,时间更长。”周东强告诉记者。


晶品大厦的这个机器人,瞄准的正是这不可控的“最后一公里”痛点。


现场:灵巧自如穿梭楼宇


中午11点半,用餐高峰即将到来。3个机器人静静地伫立在晶品大厦大堂的总台旁,等待属于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刻。


5分钟后来了第一单外卖。小哥递交给大厦管理员曹鹏后,秒离。


(曹鹏正在打开机器人的“肚子”)


曹鹏在机器人的操作界面上按下自己手机的后4位数,机器人敞开“肚子”,曹鹏把外卖放进去后,机器人一个流畅的转身,径直走向电梯方向。


遇到前面有人,一个柔柔的女生声音会响起:“你好,请让一下好吗?”


来到闸机口,机器人通过自己专属的门禁通道。


在电梯前,机器人不用抬头观察,因为大脑中的云端信息会即时告诉她哪台电梯将最先到达。


果然,刚刚还站在1号梯口的机器人,马上又走向了4号梯。不到2秒钟,4号梯如期而至。


那进了电梯怎么选择楼层呢?记者好奇。


原来,电梯中已经安装了智能物联网模块,实现了机器人在弱网环境下与电梯的近场通讯,聪明的她即便没有手,也可以远程呼叫电梯。


记者看到,一个机器人的“肚子”里,可以放进四单外卖。当她到达不同的客户处后,客户凭小哥发来的取餐密码取餐。


楼宇:TA们永不抱怨严守规则


机器人和晶品大厦的结缘,也是应了一句老话:天时地利人和。


业主方世联行投资高级运营经理徐超告诉记者,疫情的爆发,迫切需要在管理上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恰在此时,一家合作方向他们推荐了这款送餐机器人。


据统计,晶品每天的外卖平均在100单左右,虽然总量不多,但有时候十几个小哥一起来,也难免手忙脚乱。


“最初我们是允许小哥送餐到楼层的,后来统一管理改成放在了大堂。”徐超介绍道,“但大楼在设计时外卖尚未兴起,我们和现在很多看上去高端亮丽的大楼一样,再搞一个放外卖的架子,显得非常滑稽。”

      


今年3月份,机器人入驻晶品,一下子解决了防疫、管理和小哥的难题,可谓一举三得。


“晶品大厦是中国第一个获得金级WELL核心体认证的既有运营写字楼项目,送餐机器人与我们可以说是天然的匹配。” 徐超三句话不离本行。


高个子的英国人安德鲁是世联行投资高级顾问,他对此也是赞不绝口,“最重要的是,机器人能够提供如此高效、快捷和安全的服务,并且从不抱怨,总是遵守规则,这非常非常非常难得!”


安德鲁一口气用了三个“非常”。因为作为业主方,最为看重的是始终保持服务客户的高水准,而机器人的使用,显然是一个加分项。


骑手:有了TA我会遵守交通规则


送餐机器人进楼宇,最享实惠的自然是外卖骑手小哥。


电梯无疑是外卖小哥最最心有余悸的地方。“因为许多写字楼只开放一部货梯送餐,有好几次我在电梯上耗掉的时间足足有20分钟”,周东强吐槽道。


(操作界面)

周东强是个爽快人,他对记者直言:“实话实说,我几乎每一单都会逆行,因为这样每次能节省5分钟。”


边上的另一个小哥则透露,如果不违章,他一天跑的单数会减少一半。如果以后每栋楼都有机器人接力的话,我会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的。


周东强还意外地告诉记者一项用户的反馈,那就是在一些不允许小哥进入的楼宇,使用了机器人送餐后,用户满意度明显提升了。


“真的希望这样的机器人能多一点”。面对记者同样的问题,几乎每个小哥都这样匆匆回答。


如今,已有静安、黄浦、浦东与普陀等区的办公楼宇使用了送餐机器人。据透露,运行一年多以来,机器人已帮助小哥递送外卖超过15万单。


研发企业: 32个传感器武装到牙齿


机器人的研发企业“YOGO ROBOT”,创建于2015年,落址静安区,是一家拥有全球顶尖的自主运动技术和定位算法的机器人公司,目前已进行到了B+轮融资,是国内服务型机器人的头部企业。


5年来,公司历经6代机器人的迭代,如今的这一位,浑身上下安装了32个传感器,并且配以室内L4级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避让障碍物、乘坐电梯、判断能否挤进电梯、选择楼层……都是这32个传感器的功劳。


(灵巧穿梭于人流中)


就拿红外线,超声和IMU来说,这3个传感器都有测量功能,但又有各自细分:


红外线用来常规测距;超声则在镜面和高反光环境中使用,比如过闸机;IMU类似手机中的陀螺仪,比如在电梯里,判断是上行还是下行,就要靠它了……


同时,YOGO在楼宇中还搭建了一整套智能系统,包括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和云端调度中心,多台机器人之间通过群体智能协作,由此实现送餐服务。


在智能商业化的背景下,智能化、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公司创始人赵明表示,前一段时间,小哥困在系统中成为热点,但我以为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让这个系统慢下来。


“我们用机器人帮助小哥解决外卖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继续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效率,与其他各方一起构建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外卖生态,这是我们的初衷。”


摄 影:陈烺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静安寺惊现机器人送餐员!过闸...

免费机器人变身“防疫宣传员”,这...

亚马逊:员工去留全由机器人决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