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联合主办的“从上海出发——百年中国油画掠影”日前正式亮相刘海粟美术馆。
作为上海创新实施“大美术馆计划”的重要举措,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领航的上海市级“国有美术航母”正全力驶入馆际合作办展的新蓝海。此次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与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美协、上海油雕院首次创新合作的此展,正是在此框架下推出的又一创新之举。
该展首次从上海视角出发,回望乃至全面梳理了百年中国油画史,以上海叙事来展现中国百年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道路探索和辉煌成就,通过呈现清末至本世纪中国油画前辈的作品和详实史料,向中国油画先驱致敬。
“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为早期中国油画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海派文化为外来油画的本土化、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气。回顾百年中国油画历史,为今天怎样形成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态,促进和推动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飞跃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创新启发。”策展人陈翔说。
徐悲鸿《康有为像》。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
展览首次全面梳理早期中国油画历史,按百年中国油画历史时间线索,分为“西画初菁”“留学精英”“流派纷盛”“时代芳华”四个板块,以大量珍贵原作和详实的史料文献,充分展示早期上海油画引洋入土、扎根开枝的独特历史,体现“从上海出发”的一路风华。
尤为难得的是,展览集中了各地专业美术机构的早期中国油画珍品,成为早期中国油画发展的历史见证。刘海粟、徐悲鸿、颜文樑、林风眠、吴大羽、张充仁等80余位见证中国百年油画历史的艺术先驱济济一堂,共展出油画作品、实物和文献254件/组。超两百件油画作品中不乏如张充仁《鲁迅像》、徐悲鸿《康有为像》、庞薰琹《静物》、李毅士《长恨歌画意》等鲜少与观众见面的中国油画早期佳作。
其中,将近代西画传入中国的先驱人物吴法鼎的珍贵作品《海滨》也在此次展出之列,其作品存世稀少,可考的仅四幅,此次展出可谓极其珍贵且罕见。刘海粟的《北京前门》属于其早年高光时刻的作品,此幅作品入选著名的法国秋季艺术沙龙,也让刘海粟一举成名。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策展团队还以此次珍贵展品——潘思同的《水彩画教学手稿》为设计灵感,将刘海粟美术馆入口“大焕新”,手稿同款彩虹色玻璃门将色彩引入展厅,极具梦幻氛围,有望成为今夏又一热门看展打卡地。
头图为展览现场。劳动报记者唐一泓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