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用工中的一种常见制度。为了确定劳动者是否适合岗位工作,用人单位基本都会与新入职劳动者约定试用期。但约定试用期要合法合规,否则用人单位将面临支付赔偿金的风险。
【案例一】
赵某于2021年4月1日入职某酒店,担任餐厅经理职务。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3年、试用期3个月。在试用期到期前,酒店与赵某协商后延长了一个月试用期,双方还签订了延长试用期协议。2022年5月,赵某因在工作中与领导发生矛盾而离职,后提起仲裁申请,要求酒店支付违法再次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仲裁委驳回了赵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二】
李某于2022年6月入职科技公司,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2年、试用期2个月。在李某试用期满转正后,公司因业务调整将李某工作岗位作出了调整,并与他就新岗位重新约定一个月试用期,但工资标准与前岗位转正后工资标准一致。后公司以李某不能胜任新岗位为由与李某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了经济补偿。后李某以公司违法约定试用期为由,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仲裁委支持了李某的仲裁请求。
【案例三】
孙某于2023年2月入职某广告公司担任销售经理,双方签订了2年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约定试用期3个月。在孙某试用期满前,公司以他销售业绩欠佳为由与他协商延长试用期一个月,并签订书面延长试用期协议书。延长的一个月试用期满后,经公司与孙某协商,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向孙某支付了经济补偿。后孙某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公司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仲裁委支持了孙某的仲裁请求。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该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该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人社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根据上述法条,案例一中,双方签订的是3年期劳动合同,法定试用期最长为6个月,由于双方开始只约定了3个月试用期,即使用人单位通过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延长了一个月试用期,延长后的总试用期期间也未超过法定最长试用期限,且是在试用期未满时延长,不属于再次约定试用期,因此并不违反法律规定,故仲裁委驳回了赵某的请求。
案例二中,李某入职科技公司后,已经通过试用期考核并转正,后因公司原因调整李某工作岗位、再次与李某约定试用期,这种做法系二次约定试用期,违反了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的法律规定,公司应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
案例三中,广告公司与孙某签订的是2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限最长为2个月,双方约定试用期3个月已属违法,后双方通过协商一致又延长了1个月试用期,导致实际履行的试用期期限远远超过法律规定的标准。孙某虽当时同意按照协商一致的期限履行试用期,但该情况与法律规定相悖,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支付违法约定试用期的赔偿金的法定责任。
【启示与思考】
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约定虽系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意思自治的一部分,但试用期约定应在法律规定下进行,即使在双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应切记也不可任意而为,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仍将面临支付赔偿金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