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复旦,乘9路电车”。
若你读过复旦大学,这可是个暴露年龄的回答;在上海,说出一路公交就露年纪马脚的不多。1983年前到复旦,这条线路开的不是9路无轨电车,而是93路汽车;1993年后到复旦,乘的是139路汽车;到复旦乘9路是1983年到1993年这十年。
1984年我第一次到复旦坐9路,从虹口公园(1988年更名鲁迅公园)起讫站上车;一路上路过的新村不少,有上农、新华一村和运光。其中,501厂建于1954年的运光新村最大,有1到9村。该厂后改为7424厂,我去拍过新闻,他家生产仿考斯特的沪陵中巴。
复旦大学站距邯郸路220号校门不远。那时,校园里,学生沙龙蛮闹猛,橱窗招贴栏内容满满。1985年,我到国政系采访当时上海高校最年轻的副教授;那天站在草地上,天色在交谈间慢慢暗了下来。之后,我去找住教工宿舍的同事,教工宿舍两层的日式建筑很有特色。
复旦迁到邯郸路在1922年。1905年,于右任、邵力子等学生反对教会干预校政而离开震旦,拥戴马相伯创办国人第一所高校复旦公学于吴淞提督行辕。1918年,时任校长李登辉募得15万银元在江湾购地70多亩,让复旦有了永久之地。
9路来往于虹口公园与五角场之间。虹口公园与五角场是上海东北角两个重要公交枢纽,在虹口公园有起讫站的是9路、18路、21路电车和52路、70路、97路汽车,并能换乘47路。在五角场有起讫站的是55路、59路、75路、97路、99路汽车,可换乘8路、102路、61路,还有过60路。连接这两个地方的公交很重要,就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汽油极缺,许多公交线取消了,但虹口公园至五角场公交线还是保留了。
复旦人去市里有两个选项:乘9路向西到虹口公园转车,或往东到五角场坐55路,乘这路进城不用倒车;不少同学从学校走到五角场,嘎嘎山胡看看野眼,差不多一刻钟就到了。
上世纪,人们去五角场的远少于到虹口公园,我仅有一次坐55路到五角场,是因为乘车遗失物品去车队在那的办公室。那时,周边居民称五角场是“五马闹场”:马路仓库、马路垃圾、马路搭建、马路作坊、马路设摊。
行驶在东江湾路上的9路公交车 资料照片
上海人常在“五角场”前加“江湾”叫“江湾五角场”。在上海,凡五路交会地便称“五角场”,为示区别把这地属江湾的淞沪、翔殷、黄兴、四平、邯郸五条马路相交的区域称为“江湾五角场”。
当年从虹口公园到五角场可谓从市区到郊区。这条线路在9路无轨电车前跑的是有轨电车,轨道为1960年、1963年市中心淮海路南京路有轨改无轨所拆。据《上海公用事业志》记载:“另一部分迁到虹口公园至江湾五角场铺建成1路(虹五线)。”老1路有轨电车从静安寺至虹口公园,因此,新1路又称“虹五线”,以示区别,从虹口公园与五角场这两个起讫站名中各取一字。
上海如此命名的公交线路是市区到市郊或是市郊公交,如徐家汇到闵行的徐闵线,我在农场时乘的西(西渡)星(星火农场)线。
1960年,静安寺至虹口公园的1路有轨电车北端延伸至五角场,全程15公里,为本市最长线路有轨电车。半年后分两段行驶,其中一段为新辟3路有轨电车,从芝罘路浙江中路至五角场。到1962年一端缩线于四川路桥,十年后再缩,起讫站成为虹口公园至五角场。
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无轨电车替代有轨的步伐从闹市拓至边缘城区。据《上海公用事业志》,“1975年末,拆除虹五线等轨道,连同车辆一起支援海丰农场的围垦工程,其线路由93路汽车代替,有轨电车在上海运行67年的历史结束。”
93路汽车取代3路有轨电车后,1983年1月又被9路无轨电车代替。1985年8月至1986年4月,9路因西体育会路立交施工,一度“小辫子”改汽车。1993年5月,9路被139路汽车代之。
窃以为,路别名称取“139”是包含了这条线驶过的3路、9路,这也融入了人们到复旦的乘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