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足迹|杨锡高:因为故事而旅行

来源:劳动报 作者:杨锡高 发布时间:2024-08-25 11:20

摘要: 故事是吸引游客的最好由头。图为沙漠人家 摄影 杨锡高

5月初,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朋友问我,去不去摩洛哥、突尼斯旅游?我一口答应。


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爽快地呼应过一场奔赴山海的远游。这是因为摩洛哥有我向往的一座令人心醉的城,这座城叫作卡萨布兰卡;突尼斯有我向往的一片充满神秘色彩的沙漠,那片沙漠叫作撒哈拉。

突尼斯海湾

迷人的蓝色小镇

小镇深处有人家


就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对卡萨布兰卡的印象完全来源于那部华纳兄弟出品的风靡全世界的描写爱情、人性和关于为正义献身的经典电影,以及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大牌明星的精湛演绎。


但毕竟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找回影片中依尔沙、拉斯罗和里克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吗?还能找回来自北非名城卡萨布兰卡的风土人情吗?


其实,在摩洛哥的其他一些城市,如马拉喀什、拉巴特、菲斯等都还保留着古老而独特的风情,唯有卡萨布兰卡既有岁月的印痕,又有浪漫的情怀。里克咖啡馆还在。导游指着街对面的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说,那就是电影中的里克咖啡馆。白墙上写着一行很小的字:里克咖啡。据说,里面的摆设完全是按照影片中的情景依葫芦画瓢设置的,那架藏匿通行证的钢琴也在,只是物是人非,弹奏者早已不是山姆大叔了。在街上车流疾驶而过的间隙,能嗅闻到随风飘来的“里克咖啡”的淡淡香醇,聆听到如泣如诉的隐隐琴声。

撒哈拉沙漠


故事还在继续。离开摩洛哥,飞抵突尼斯。撒哈拉沙漠的行程近在咫尺。艳阳高照,当我们团队分乘四辆越野吉普浩浩荡荡朝着梦想进发时,每个人的心潮都澎湃到“爆棚”。


不敢相信自己也有一天可以在撒哈拉晃眼的沙漠里掬起满手的金黄沙粒无拘无束地抛向瓦蓝瓦蓝的天空,然后如瀑布一般“飞流直下三千尺”,一遍一遍……突然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中国台湾女作家三毛。她就是去撒哈拉流浪途中与西班牙的大胡子荷西相识,如沙漠旋风,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去往撒哈拉的公路两旁是一望无垠的橄榄树,绿油油的,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绚丽的光芒。荷西的老家西班牙南部也是橄榄树之乡,这就是三毛写作《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和歌词《橄榄树》的缘由。攀上沙漠土丘,极目远眺,想象着三毛与荷西的凄美故事,唏嘘不已!


在这之前,在摩洛哥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庭院,偶遇几位欧洲游客,一位来自瑞士的女游客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很自豪地回答yes,她就即兴用中文唱起了《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我们一群中国游客跟着一起哼唱,结果,独唱很快变成了合唱。游客们纷纷驻足,举起手机拍下这温馨可人的画面。

沙漠骆驼


没到突尼斯,没到撒哈拉,很难联想起三毛与荷西、与撒哈拉、与橄榄树的故事。当你身临其境的时候,三毛笔下的沙漠烈焰、生活情趣,铁皮小屋、千疮百孔的帐篷、无精打采的骆驼和成群结队的山羊呼之欲出,尽在眼前。


可惜我们的突尼斯导游根本不知道三毛与荷西的凄美故事,不知道三毛写的撒哈拉,不知道三毛写的橄榄树。交谈后才知,他是自学中文才当上的中文导游,全突尼斯就27名中文导游,难怪他的中国文化底蕴还是浅了点。


我忍不住跟突尼斯导游讲起三毛的故事,他似乎被我的讲述所感动,于是在手机上翻出百度,让我用拼音输入“sanmao”,津津有味地读起了关于三毛的介绍。


不知道他会不会理解我的用心?我的意思是,作为突尼斯的中文导游,以后接待中国游客时,可以多讲讲有中国元素的故事,这样会让中国游客更有亲切感。


因为故事是吸引游客的最好由头。没有故事的旅行一定索然无味。


责任编辑:卓滢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岁时散记 |王萌萌:水墨卧游度余...

时令话题|许良:处暑怕秋虎

书法习作|龚晓馨:落日松风起……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