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气温直冲39摄氏度,外出活动少了,正是“窝”在家里读书的好时光。打开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聂耳·上海记忆》,一杯茶,一本书,心静自然凉,我用这样的方式消夏。
《聂耳·上海记忆》是一部追踪聂耳短暂一生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资深编辑、作家陆林森先生立足聂耳生命中的最后五年,由此展开,笔触探及其人生走向和音乐创作的成就。
作者说,写这本书,他跑了不少地方。“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是陆游留给后人的至理名言,饱读诗书的陆林森先生,深得其中真意。
为了将聂耳生命中最具华彩的“上海五年”真实地呈现给读者,从聂耳居住的虹口区同春里31号石库门弄堂出发,到黄浦江江边码头,到剧院影棚,到淮海路上传出《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声的小洋楼,到国歌纪念广场,他不懈地追踪。
他的视线甚至飞越上海。陆林森先生先后两次自费去云南昆明、玉溪等聂耳出生和成长的地方采风。他查阅了大量聂耳与家人及朋友的珍贵书信,在当地图书馆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仔细考证公开披露和未及披露的史料,为写作《聂耳·上海记忆》打下了扎实基础。
我记得,那年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的《聂耳在上海的最后五年》讲座上,陆林森的讲述,打动了台下聆听的读者,原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亲临现场,听完讲述,他用八个字表达和听众共同的心声:史料珍稀,难能可贵。
令人动容的是,陆林森先生年已古稀,写作期间多种基础病缠身,不能久坐,他以顽强的精神,站立式写作,一个字、一个字,敲打着键盘。
陆林森先生的顽强精神和求真务实,让我们这些熟识他的文友大为感叹。就像我的一位诗人朋友所说,陆林森先生不辞辛劳,一串脚印化成一行文字,“跑”出了厚厚一本《聂耳·上海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