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以后,有很多市民担心会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对此,12月8日下午举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邬惊雷作出了回应,并希望广大市民要重视、要认真对待,但是也不要过于紧张。
邬惊雷表示,从2020整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个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特别是经过医务人员的努力,医务、疾控全社会共同的努力,特别是全体市民共同配合支持下,有效地应对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守护了绝大部分市民的健康。
从客观外环境情况看,一方面境外感染者数量还是居高不下,从境内各地的情况看,多多少少都有感染者疫情的出现,部分地方的阳性感染者的数量还是持续处在比较高的能级。对上海来讲,受其他地方疫情外溢影响比较明显,特别是10月份以来特别明显。从刚刚过去的11月看,据统计11月份上海总共报告了本土阳性感染者是1446名,这个数量比较高,差不多是7月份到10月份4个月的总和,但是11月份1400多位的感染者当中80%是跟其他地方的输入有关联。所以从外部环境看感染的风险始终存在。
邬惊雷认为,无论从国内或者国际其他一些机构研究、监测情况看,奥密克戎变异株比最早的原始株、德尔塔株的致病率和毒力都在减弱。
从临床观察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比较强,传播的速度比较快,但是随着疫苗大规模的接种以及病毒本身的变异,对于整体人群的健康风险,相对趋于和缓。所以无论从外部环境还是病毒本身的传播力来看,感染的风险始终存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广大市民要重视、要认真对待,但是也不要过于紧张。刚刚宁院长也介绍大部分是无症状或者很轻的症状,无论从外部环境或者病毒本身所展示的特性,我们如何从主观上加强防范显得尤为重要,风险是存在的,但是主观上要加强防范。
一是符合条件的市民要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的疫苗。没有接种的要尽快接种疫苗,已经接种过没有打过加强针的,要注射加强针,这非常重要。这是主动的免疫。尤其是对老年人,更要注重主动防范的免疫屏障。
二是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当中具体的细节宁院长介绍了很多。归纳一下,在人群聚集场所或者自己有一些其他症状时,一是要戴口罩,二在公共场合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三是如果有咳嗽、打喷嚏,当然不一定是有感染新冠,但是养成好的习惯用餐巾纸遮遮口鼻,或者用吴凡院长介绍过的方式来做。四是洗手,很重要,宁院长都讲了具体的方法。我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如果没有洗手,手还是脏的情况不要去揉粘膜、口腔、鼻子、眼睛等等。要特别注意。现在又是冬季,大家习惯开着暖气、关闭窗户,我们建议大家在做好保暖基本的情况下,还是要经常开窗通风,对于新鲜空气交换非常重要。
最后如果真的出现一些症状,希望大家做好保护,戴好口罩等等,前往附近的发热门诊就诊。总而言之风险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不用担心,关键在于我们主动的免疫屏障建立,主动的防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