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国庆假期,申城大街小巷国旗招展,一面面鲜艳的旗帜营造出热烈、庄重、喜庆的节日氛围。看着这一抹抹“中国红”,你是否知道,就在申城四大纪念馆里,就有一个特别的国旗教育展示厅。
10月1日上午,“喜迎二十大、为国旗添彩”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在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广场拉开帷幕。纪念馆组建的国旗班与青少年代表共同升起国旗,首部国旗主题沪语童谣在活动上发布。青少年们也纷纷步入国旗教育展示厅,感受红色文化的经典与传承。
上海与国旗有着特殊渊源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无疑是这座城市最令人瞩目的标识之一。然而,不少人或许并不知晓,上海与国旗也有着特殊的渊源。
原来,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曾在上海工作,1949年7月,他在山阴路145弄6号自家阁楼上设计出了国旗图案,并以此表达爱国热情。他的样稿从3012份投稿中脱颖而出,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红底五星旗的方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定名为“五星红旗”。
有意思的是,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时的曾联松依然并不确定,这和自己的投稿有没有关系。直到一年后,他接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来函:“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协纪念刊一册,人民币500万元,分别交邮局及人民银行寄上,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并致深切的敬意。”
不仅如此,上世纪90年代,市政协委员尹达新持续呼吁制作无拼缝国旗,在他的奔走下,上海旗篷厂持续技术攻关,终于研制出第一面特大号“无缝国旗”,于1998年国庆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由此还填补了国内制旗工艺的一项空白。
专设展示厅讲述国旗故事
据了解,国旗设计者曾联松曾长期居住于虹口。2021年时,虹口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国旗文化资源,着力建设上海首个国旗教育展示厅,打造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高地。
国旗教育展示厅于去年6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体展陈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序厅、主展厅、副厅、互动区域等4大展区。展览以庄重大气的红色为风格主基调,以珍贵档案、历史文献、重要场景的串联进行叙述,通过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名人名家艺术创作和仿真模型,讲述国旗故事、传播国旗文化、普及国旗法规、增强公民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
记者了解到,整个展厅面积近1500平方米,分为“国旗诞生”“国旗飘扬”“国旗和我”三大展区。展览通过沉浸造景、互动体验等方式展现国旗创作诞生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群众爱国旗的动人故事。展示厅展出了曾联松国旗设计手稿,上海海军基地、兵器军工厂等征集的国旗原件等近100件展品。
在这其中,不乏罕见的国旗原件。今年,“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的五星红旗就入藏展厅,成为弘扬航天精神,展示中国风采的重要展品。除此之外,其中还有建国50周年上海人民广场升旗仪式使用国旗、白公馆革命志士在狱中缝制的五星红旗、中国最南端三沙市升旗仪式使用国旗、海军军舰执行任务时使用国旗等。
展厅新设国旗护卫班
今天上午的升旗仪式上,中共四大纪念馆国旗护卫班的队员均身着礼宾制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首次亮相。他们步伐整齐划一、铿锵有力,陪同四名青少年代表一起护送五星红旗进场。伴随雄壮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此时此刻,全场肃穆。
据悉,这也是继去年中共四大纪念馆设立国旗教育展示厅以来,新组建的国旗护卫班首次在国庆节当天执行升旗仪式,该国旗班队员也均由退役军人组成。
不仅如此,上海知名沪语童谣唱作人王渊超带着女儿和青少年们一起演唱原创沪语童谣《五星红旗迎风飘》,也是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国旗文化主题系列短视频“力量之源、红色100”的主题曲。“五角星放光明 身边围绕四颗小星星……”歌词生动、曲调轻快,青少年用浓浓乡音,唱出了自己的报国之志和爱国情怀。
一台由学生演绎的沉浸式互动音乐剧,则带领观众共同顾了国旗诞生的伟大历史。小作者们为观众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传播国旗文化。这些作品色彩明亮、创意独特,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爱党爱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