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大门又向神兽们敞开啦!暑假里,家长“第一愁”
莫过于“孩子玩手机”!
在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门诊,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手机大战”几乎天天上演:
孩子不出家门,不运动,天天宅家看电视、玩游戏,家长管不住,一不让玩就乱发脾气的;
孩子手机不离手,玩到大半夜,睡眠不规律,家长为收手机,跟孩子斗智斗勇的;
孩子太沉迷,游戏充值上千,甚至给主播打赏花费上万的;
孩子加陌生人一起打网游,结交社会上的朋友,做出不符合自身年龄的行为的……
这些因管理孩子使用电子屏幕所带来的“烦恼”,或大或小,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遇到。
视力下降、学业耽搁、睡眠减少、运动变少、缺乏正常社交、导致性格暴躁……手机玩得多,负面影响一大堆。上海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劲松坦言,手机等电子屏幕的过度使用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很多危害。而其中,青春期的孩子手机沉迷困境最为严重,甚至常常引发一些系列的家庭关系矛盾,造成亲子冲突,有的孩子甚至自残。
事实上,在使用电子产品背后,孩子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孩子和成人一样,需要娱乐放松,舒缓学习压力,电子产品可以满足孩子好奇心、帮助孩子聊天交友、获得各种信息、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成就感等。
而家长的内心需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缩短电子屏幕使用时间,不要影响孩子的视力、健康和学习。
那么,暑假又来了,大块大块的时间搞不好又成了孩子沉迷手机的温床,家长们的“头疼病”又要犯了。
到底该如何管控孩子的手机使用,戒断手机这“毒瘾”呢?
除了苦口婆心地喊上好多好多遍、威胁或真去拔掉网线、直接没收、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之外,还有什么招吗?
一起来看看暑期特别医嘱吧!
给暑期定个“电子屏幕食谱”
完全让孩子不接触电子产品,这不太现实。特别是当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社交语言主要就是网络游戏时,如果一味地限制,不去适当疏导,会导致很多问题。
较好的解决方式是:家长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制定一个暑期计划,明确规定非屏幕的活动时间和屏幕使用时间。
这时候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例如每天2个小时(学习时间不包含)、自己保管平板、如果超时就缩短第二天的使用时间……
确认孩子说完以后,家长再提出自己的方案:例如每天1个半小时(包含所有时间)、分段使用、家长保管平板、超过时间就惩罚一周不能使用。
双方协商之后,达成统一认可的方案,一旦确定,双方共同遵守约定,最好以书面和双方签字的形式写下来,显得更正式和有仪式感,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契约精神”,建立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高估喜欢“泡屏幕”孩子的自控力,制定屏幕计划的主动权要掌握在家长手里。孩子在使用屏幕时,也要尽量在家长的监督下进行。
对于孩子来说,有一个健康和平衡的“电子屏幕食谱”很重要,它包括了躯体、社交、创造性、非结构化的游戏和数码游戏。美国“儿童学习工作”团队建议父母更应该学会如何限定及限制孩子所玩的电子游戏类型、使用的app和所看的电视节目,而不是笼统地严格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
而多少屏幕时间最合理?请看这张表!
做家务、做运动,找到替代选项
参与家务劳动、多做户外运动,这两项是治疗手机沉迷的必备医嘱。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就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了。除了使用电子产品以外,让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是手机注意力转移中颇为重要的一招。
例如学画画、学下棋等,每天都需要练习,也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游泳,让孩子全身心都锻炼了;还有亲子阅读、亲子游戏,这些都是能够帮孩子综合发展的有益的活动。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爱好,接触更好玩的事情,就算给他们手机,他们也不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了。
总之,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多运动,鼓励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多结交朋友,开拓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除了手机以外,好玩的事情还有很多哦!
亲子关系是基础,别把手机当保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有非常良好和积极的兴趣爱好,也会带动孩子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要相信榜样的作用。而且,亲子关系融洽的话,在手机管控和学习督促问题上,不至于“一谈就崩”。
同时,减少手机的使用,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尽量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不要把手机当成保姆。当然,这一点有些难,家长在很多情况下都离不开手机,特别是很多时候都有必须要需要处理的工作和其他事务,那也请和孩子讲清楚。
针对这点,不同年龄段的做法各不相同哦!
宝贝1-3岁时:就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用手机打游戏,多与孩子互动;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宝贝3-6岁时: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宝贝7-12岁时: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孩子长到12-18岁时: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在亲子沟通和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