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张伟令 现任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87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及工程系,留校后历任交大团委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校办主任等职。2003年6月起,先后任市教委办公室主任、市教委副秘书长等职。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期间担任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指挥部社会工作组组长,全力以赴投身到灾后重建中。三年援建两年完成,载誉而归,2010年8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1年5月起担任上戏副院长,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学院新校区建设和后勤保卫管理工作殚精竭虑。
2018年1月起担任上戏副书记、副院长,致力于构建“戏剧+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德育创新工作法,形成了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
每寸热爱之地,都是吾心安处。张伟令在人生的舞台上,用心演绎好每一个角色,以情怀和担当,力求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师生安好 便是上戏美好
张伟令可谓“根正苗红”。1983年高中毕业的那一刻,他成为全市第一批中学生党员。1987年7月,他在交大社会科学及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团委副书记。在市教委任职期间,奔赴地震灾区援建、支教2年3个月载誉而归后,2011年,被任命为上戏副院长,从此,张伟令的人生又开启了全新的角色。
“师生安好,便是上戏美好”,上任伊始,张伟令就身体力行践行着这一初心。
电力不足,是困绕上戏发展10多年的瓶颈。张伟令作为分管基建和后勤保障的副院长,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将解决电力短缺列为后勤“一号工程”。他四处奔走,反复协调,多次登门请电力局专家现场调研,并申请到市教委电扩容专项资金,在校园里建起了一座分变电站,一年内,解决了严重困绕师生教学及生活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2014年,投资10亿元的上戏新校区工程立项,张伟令全情投入,全程参与。从设计规划之初,他就注重上戏文化与建筑设计风格的揉合,不断向专业设计团队“灌输”上戏70多年的历史文化背景,力图将红色基因移植到新校区建设中。从2016年底动工兴建,到2019年9月1日圆满收工;从新校区的酝酿、设计到建设各个节点,张伟令自始至终亲力亲为,靠前作战。校园里每一处建筑、每一个设施,他都了然于胸。
凝结着张伟令心血结晶的上戏新校区,终于迎来第一批入住新生。在高兴之余,他不免担心起来:新的建筑总会有一些味道,为消除家长顾虑,为了让学生们住得放心,张伟令特意安排专业除甲醛人员对宿舍和教室进行空气治理。之后,还不甚放心,开学之前的前两周,他亲自布置工作人员轮番在新校区宿舍“试住”,他利用“职权”,把自己排在第一号,第一个入住学生宿舍“试睡”,亲身体验宿舍气味如何,安全与否。
有了校领导的以身试“睡”,第一批300余名新生安然入住新宿舍。
“戏剧+思政” 德育创新
2018年初,张伟令被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如何演绎好这一新角色,张伟令深感责任重大,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立德树人中。
上戏作为文化艺术类高校,张伟令注重挖掘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研发“戏剧+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德育创新工作法,创作培育一批彰显“至善至美”精神内涵的各类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力图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富营养、更接地气、更有温情、更具活力、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作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色项目”——由“戏剧+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开发的“大学生成长剧场”,结合大学校园学生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和案例,将具体问题融于规定情境之中,以戏剧剧场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育人”。其中,《逃离北上广》剧目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组织生活最佳案例奖。
“三把金钥匙” 开启“心灵之门”
张伟令在上戏舞台上的执著人生,得益于12年前的“援建”。今年九月底,是撤离都江堰返沪十周年纪念日。追忆往事,历历在目。这是张伟令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角色。2008的一场大地震,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奔赴灾区,成为上海援建指挥部一员,并担任社会工作组组长。这是他人生中最忙碌、最艰苦的两年零三个月,援建和支教,成为他工作的全部。他一遍又一遍构画灾区“重建图”,这张图不仅包括新建的教学楼等硬件配备,还包括支教、培训等软件“配备”,他把硬软件援助亲切地命名为“金钥匙工程”。
张伟令承诺,要递交给都江堰人民教育援建的“三把金钥匙”:第一把是打开硬件设施一流的校门钥匙;第二把是打开学校管理之门的钥匙;第三把是开启两地师生交流“心灵之门”的钥匙。这三把钥匙如期交到了都江堰人民手中。十年来,两地师生互帮互学的金钥匙一直在传递中。
忠其一生,钟情一事。张伟令凭着一以贯之的执着,倾情投入,专注付出,在人生的舞台上,力求演绎出每一个精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