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第一线|疫情改变了什么?白领在办公室吃到了“飞机餐”,航餐企业领到了“出舱”许可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0-04-08 18:35

摘要: 对于处于“冰冻期”的航空企业,这样的“空餐地享”也不失为是一种“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自救模式。

4月8日,悬在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虹桥中心运营总监顾杰心中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接过来自长宁区市场监管局颁发的一张特殊食品生产许可证后,东航的“飞机餐”走出了小小的机舱,有了可以在超等广泛的市场流通领域销售的资格。


受疫情影响,对于处于“冰冻期”的航空企业,这样的“空餐地享”也不失为是一种“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自救模式。记者了解到,这也是该区创新实践的全市乃至全国首例“一址两证”食品许可。


航班骤减,日销航食从4万份跌至2000份


“咖喱鸡块4份、回锅肉2份、鱼香肉丝3份……”中午时分,在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虹桥中心的中央厨房里,每隔一会儿就能听见这样的“点菜下单”的吆喝声,一度让人误以为是走进了哪家饭店的后厨。


大锅翻炒,浓油赤酱,一份份“色面”诱人的饭菜被整齐地分装进了餐盒内。然而,他们并不是旅客平时在机舱里享用的飞机餐,而是将被送往周边商务楼宇,作为员工的工作餐。这样的变化,就发生在短短的数月之中。



谁都不会想到,曾经不愁没人吃的飞机餐,如今却面临了无人问津的窘状。疫情发生后,航空运输市场受到显著影响,上海的航食配餐量较去年同期呈现大幅下降。记者了解到,位于长宁区的东航食品虹桥厂区现有生产面积3万平方米,设计热食产能为每天4万份,但截至3月下旬,每天的热食配餐需求仅为2000份。根据测算,即便到今年年底,航空热食的配餐需求也仅能恢复到去年同期的50%。


危机面前,企业寻求创新和“自救”


飞机餐供应缩减不到一成,这意味着,航食厂的人员与设备将出现“空转”。这样的停滞状态一旦持续,企业生存将面临着巨大挑战。


危机面前,航食企业该怎么办?望着眼前良好的生产设备、充足的人员配置和前沿的工艺流程,东航食品第一时间开始寻求创新与“自救”。


随着沪上企业陆续复工复产,白领午餐、员工放心餐的需求则有增无减。东航食品敏锐地嗅到了“空餐地享”的新机遇,着手改进原先头等舱餐食服务方案,为市民餐桌提供航空品质的餐食。目前,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内就有不少白领已经吃上了“头等舱飞机餐”的企业团餐。


“飞机餐”出舱的转型路并非一蹴而就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份“飞机餐”。虽然其在外貌上看似和普通盒饭差不多,但想要让“飞机餐”走出机舱,走进更广阔的用餐场所,却需要具备额外的条件。


从“专营航食”向“空餐+地餐”转型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记者了解到,两者不仅主管单位不同,两其卫生安全标准、食品加工流程、生产空间布局、食品类别都不尽相同。据长宁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赖树生介绍,东航食品原先的经营范围仅限于在机场红线范围内从事航空配餐、集体用餐配送,若要实现商超等全领域流通,需要在海关颁发的《国境口岸卫生许可证》同一生产区域内叠加市场监管部门发放的《食品生产许可证》,错时加工、共享生产场所。


迎接挑战,努力答好这道加分题


在获悉企业诉求后,长宁区立即安排专人与企业对接,市、区多个相关部门共同探索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红线”食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企业转型自救开辟绿色通道。为缩短时间,从收到东航食品申请开始,“店小二”们就忙活开了,除了现场核查指导,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问题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之外,他们还为东航食品公司量身定制一份套餐,包含:含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风险提示、监管要点等在内的“一张清单”;远程视频监控实时监管及“双随机、一公开”的“两项监管措施”等等。


短短14天,东航食品就完成了车间环境改造、生产流程优化、人员培训以及新产品试制监测等一系列工作,于3月25日通过了长宁区市场监管局的现场审核。


有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东航食品的市场渠道能直通所有食品流通领域,大大提升企业发展空间。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虹桥中心总经理顾杰表示,为确保地面餐食与航空餐食错时生产、互不影响,东航食品目前采取错峰生产模式,白天生产航空餐食,夜间制作地面配餐。“错峰生产有利于弥补受疫情影响造成的营收缺口,后期预计每天地面餐食产能为2到3万份,50%以上的比例走向市场化。”顾杰表示。


不过,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在共享生产场所的同时,确保食品安全也是新的考验。为此,市场监管部门和海关探索实践了跨部门食品“许可+监督”新模式,利用“互联网+视频”动态监管形成24小时食品生产全程闭环管理,严把食品安全关。


突如起来的疫情或许让企业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但同时,也让他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机会。能否“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迎接这一挑战,成了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同时,这也是一道加分题,因为它能让企业在危机中挖掘更多的潜力。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银税互动已为3145家企业成...

复工第一线|疫情改变了什么?白领...

美团大数据:全国餐饮商户复工率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