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夏”基层丨商户使用瓶装液化气,居民有焦虑如何破解?安全使用是关键,多方监督不能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李美慧,吴泽顺 发布时间:2023-07-09 12:39

摘要: 瓶装液化气投诉今夏为何如此集中?大家都在担心些什么?劳动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一些市民投诉点,对此展开调查。


今夏,银川烧烤店瓶装液化气泄漏爆炸事故引发不少群众对于瓶装液化气使用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近期,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收到上百条与燃气相关的咨询投诉,其中不少投诉指向瓶装液化气。


瓶装液化气投诉今夏为何如此集中?大家都在担心些什么?劳动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一些市民投诉点,对此展开调查。


现场1:宝山区中集金地美兰城

“最多一天我接待了五波检查”


在宝山区中集金地美兰城小区周边的餐饮店,近期出现了十几条反映商户使用瓶装液化气的投诉。记者联系了其中几位投诉居民了解情况。居民们表示,居民楼旁的独栋建筑中开了“苏大人菜饭”与“八百碗酸菜红烧牛肉面滋补烩面”,这两家餐饮店使用瓶装液化气,可能成为小区安全隐患,希望相关执法部门前去检查。


记者首先走进了“苏大人菜饭”。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后厨全部都是用电的,并未使用瓶装液化气。记者随后走入厨房,也确实没有看到瓶装液化气。


在“八百碗酸菜红烧牛肉面滋补烩面”的后厨,记者看到一个黄色防爆柜中放着一罐瓶装液化气。店方表示,两罐液化气用一备一,备用的放在厨房外备用区墙角,和厨房间有隔断。在瓶装液化气旁,装有燃气报警器和自动断气开关,防爆柜外侧贴着“严禁烟火”等文字标识。


为了证明燃气报警器的灵敏性,店主刘先生拿出了一只打火机,当场将打着的打火机凑近报警器,不一会儿,报警器就发出了“嘀嘀嘀”的报警声。他表示,每个员工上岗前他都交代过,要注意这个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必须立刻来关气。


对于这两家开设在居民楼旁独栋建筑内的餐馆,日常的执法监管工作有吗?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附近其他商户。多家商户表示,最近经常会看到执法部门来检查。


而就在记者到店采访的两个小时里,也先后两次遇到城管、消防等多家执法部门进入“八百碗酸菜红烧牛肉面滋补烩面”检查。店主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城管、消防、安保、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所有能来的部门基本上都来检查过了,最近每天都来,最多的一天我接待了五波检查。”据刘先生称,一轮轮检查下来,店里并没有问题,各方面都是合规的。


因为担心消防安全,刘先生自费购买了防爆罐,还在店内张贴了叮嘱员工“关气源”的提示。“我干餐饮已经20年了,从小工走到现在,这个店投资下来六七十万,基本上是全部身家了,如果我安全措施做不到位的话,20年就白干了,不单是店没有了,还要赔偿,甚至要负刑事责任,这辈子就完了。所以我对安全非常重视,能做的都尽力去做了。”刘先生表示。


刘先生在饭店内贴出包括“关气源”在内的提示。李美慧 摄影


面馆所在街道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向记者表示,这家店多次检查结果没有问题。


现场2:闵行区梅陇镇地锅鸡餐饮店

“为了通风店里大门基本没关过”


闵行区梅陇镇一家专做地锅鸡外卖生意的餐饮店近期也被居民投诉了多次。记者实地走访看到,这家店位于居民楼前方的连排门面中间位置,小店后方没有居民楼,隔壁门面的正后方有一幢居民楼。


在店主的带领下,记者在里外两个储物间里共看到了三罐瓶装液化气,其中一个正在使用,两个放在里侧房间备用。在储物间与灶台之间,有一面涂抹了水泥的砖墙;灶台旁,工作人员正在使用明火炒菜。


店中将瓶装液化气与灶台隔开的墙。李美慧 摄影


店主表示,梅陇镇安监、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环卫等部门经常来检查,光是记者到访前一日,安监便来了两次,第一次来是常规检查,第二次来是核查居民投诉;同日消防也来了一次。“我印象中安监一个月总会来几次,即使没有居民投诉也会来看店里是否有私自改动。”店主说,最近这段时间,安监部门来得更加频繁。


据店主表示,开店后,正是在执法部门的指导下,他一步步完成了将瓶装液化气和灶台用墙隔开、厨房后面留通风口等操作,燃气泄露报警器也安置到了离地面30厘米的位置。


店主告诉记者,店里每个瓶装液化气都有专门的编号,每天送过来的是什么编号、拿走的又是什么编号,燃气公司工作人员都会有记录。


“为了保证通风,开餐饮店的一年半里,我店里的大门基本上没关过,春夏秋三季会把两扇大门都打开,冬天开一扇。”对于频繁被居民投诉,店主颇为委屈。


记者从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热线工作人员处获悉,小型餐饮户至多只能使用3个15kg瓶装液化气,且需配备燃气报警器等安全措施。在这方面,上述两家店均符合规定。


调查至此,记者发现两家被投诉商户都没有问题。不过,鉴于近期此类投诉明显增多,凸显出市民对瓶装液化气存在“安全焦虑”,有3个疑问亟待解答:


问题1:小餐饮商户为何爱用瓶装液化气?

用电月成本7000元,瓶装液化气只需3500元!


从近期发生的爆炸事故看,“瓶装液化气”和“非法改装”是其中的关键词。为什么小餐饮店大多喜欢用瓶装液化气?有没有更安全的其他选择?


接受采访的店主告诉记者,因为许多“老房子”电压不够,无法满足餐饮店的用电需求,所以有很多餐馆的硬件无法采用电加热方式。


其次是成本问题。有店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店铺目前的经营状况,使用瓶装液化气每月只需支付3500元,用电却要7000元左右。


此外,还有口味问题。有店家明确告诉记者,是不是明火做饭对于饭菜口味有直接影响。


以“八百碗酸菜红烧牛肉面滋补烩面”为例,为了减轻附近居民忧虑,店主刘先生已经将厨房内能用电的地方都改为用电,每月约多支出七八千元。但是,因为明火烧出来的菜味道与电烧出来的菜有明显的口味区别,所以他留下一只瓶装液化气专门烧制浇头。“我们是开门做生意的,这一点是真的避免不了,但它也是合法合规的。”刘先生说。


另外,选择其他能源方式也不意味着完全没风险。刘先生表示,自己烧制浇头时,锅子一翻炒会有水滴下来,使用电磁炉反而不如使用瓶装液化气安全。


那么,为什么餐饮店老板不开通燃气管道呢?刘先生说,开店伊始他咨询过开燃气管道的费用事宜,发现开通费需要十几万元,小店无力承担。另一家店主也表示,虽然管道开通之后的后期费用不高,但他无力支付前期开通费。


问题2:瓶装液化气究竟安全吗?

严格规范使用有证燃气,安全!


记者为此询问了安全监管部门。相关人士指出,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规范使用瓶装液化气可以使人享受到便捷,违规使用则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此前,银川烧烤店爆炸事故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擅自更换与液化气罐相连接的减压阀,导致液化气罐中液化气快速泄漏,引发爆炸。


首先,一定要购买具有燃气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销售的燃气,严禁购买非法小作坊经营销售的瓶装液化气。


其次,瓶装液化气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登记注册,未经登记注册的不能充装使用。不使用超量灌装的瓶装液化气,家庭用户一般瓶装液化气存放量一个为宜,小型餐饮商户至多只能使用3个15kg瓶装液化气。


第三点,瓶装液化气要远离明火和高温,严禁液化气与其它火源同室使用。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灶具上方应设置抽油烟机或排风扇,并安装燃气浓度报警器,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


问题3:上海如何监管瓶装液化气使用?

安装前审核资质,使用中流程监管


记者以希望开办餐饮店为由,拨通了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的热线电话进行咨询。工作人员表示,经营者将申请资料准备齐全后提交申请,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将上门检查店铺是否配备燃气报警器等必备安全设施,检查合规才会出售瓶装液化气,出售后公司也将定期检查回访。


《上海市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沪府令34号)中,对燃气公司的企业安全管理、统一配送、配送服务单位、配送服务信息系统、配送实施方案、配送服务规范、运输活动规范、电子标签、配送禁止行为、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瓶装液化气统一配送工作不断推进,2015年开始试点统一配送。而在此前,主要是市民前往供气站点自提,容易产生运输安全风险和自行接装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遏制非法瓶装液化气进入流通市场。而实行瓶装液化气统一配送后,由用户向企业预约订气,企业负责在规定时限内将瓶装液化气配送至用户,并进行接装和安全检查,对售出的瓶装液化气加强使用全流程的监管。


根据最新的《上海市燃气管理条例》,在室内公共场所、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物内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未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的,燃气企业不得供气。燃气企业以瓶装方式销售燃气的,还应当检查用户存放和使用燃气场所的安全条件,加强对用户设施的定期安全检查。市燃气管理处和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对安全检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燃气企业应当每年对瓶装燃气的用户设施以及燃气器具的安装、使用情况免费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对用户安全用气给予技术指导。


记者手记:

频繁投诉并非市民“捕风捉影”,是缺少释疑机制


采访中记者发现,近期本市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加大了现场走访监管的密度和力度,两家被投诉商户也是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范要求执业。


但尽管如此,相关的咨询投诉仍然居高不下,并且和上述两家商户相关的投诉也仍在发生。是投诉市民过于吹毛求疵、“捕风捉影”吗?


显然不是。安全无小事,人命大过天。面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上海市民频繁投诉的背后,凸显了高度自觉的城市公共安全意识。因此,这样的投诉不嫌多,相关部门应当鼓励投诉,倡导公众一起“睁大眼睛”及时发现身边小隐患、掐灭事故“小火花”。


但与此同时,如何有效缓解市民的“安全焦虑”,则是一门需要城市管理部门重视的课题。市民对瓶装液化气有疑问,相关部门是否准备了充分、及时的答疑解惑渠道?能不能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此次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对此颇有体会。


譬如说,为了详细了解瓶装液化气的安全性以及相关监管措施,劳动报记者先后以小区居民、餐饮从业者、媒体等多种身份咨询了多个监管部门:拨打相关热线,被告知工单处理可能需要14天时间;联系属地管理部门,或被推脱“细节不清楚”,或电话打不通;求教门店开业如何申请瓶装燃气,被客服建议“具体不清楚,可以参考其他餐饮店做法”;提出采访申请,则被以种种理由拖延或婉拒。


一个圈子兜下来,记者深感疲惫。换位思考,如果是普通市民经此一轮,“安全焦虑”是缓解了还是进一步加剧?作为普通居民,看到楼下餐馆在用瓶装液化气,能不担心吗?


因此,面对当下公众对瓶装液化气的担忧,有关方面亟需构建一个更公开、透明、及时的信息回应机制,让老百姓一个电话就能解除疑惑,让小区居民一次投诉就可获得及时回应,这才是破解公众“安全焦虑”的有效“解药”。


头图为被附近居民投诉、位于居民楼旁独栋建筑内的两家餐馆。李美慧 摄影


摄 影:李美慧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井盖虽小,民生事大,金山区推动“...

上海一些大商场为疫情防控“锁门”...

夏季掀起“皮划艇热”! “野游”...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