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一线 | “大国重器”高温下战洪淤,记者探访耙吸式挖泥船“新海凤”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3-07-09 18:23

摘要: “新海凤”轮全体船员在汪洋大海上直面高温挑战,挖淤泥、清航道、保水深。

头图:操耙手张超军正清理淤泥


汛期至,高温下,战洪淤。


一年一度的长江口汛期与夏季热浪一同扑面而来,长江口深水航道历来繁忙,涨落潮水流急。俗称“一寸水、千吨货”,为保障航道畅通,上航局中港疏浚有限公司“新海凤”轮驶向长江口,全体船员在汪洋大海上直面高温,挖淤泥、清航道、保水深。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918.jpg

船员正在巡检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938.jpg

船上一角


汛期正是最忙时

一天挖出万吨泥


烈日当头,无遮无挡,甲板上刺眼的阳光照得人发烫,采访当天,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了今夏第8个高温黄色预警信号。


“每年五六月汛期开始,长江上游的淤泥被冲到下游,泥沙的回淤速率迅速增长,航道水深不够船舶就容易搁浅,这时候我们耙吸式挖泥船就要出动,这也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新海凤”轮船长宋彬表示,6月时船在舟山船厂完成了修整,7月2日抵达长江航道口,立刻全船开足马力战洪淤。


长江深水航道亦被称为黄金水道,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类船舶每日进出,航道水深必须在12.5米以上方能确保航道安全畅通。为了打好这场水深保卫战,“新海凤”轮驾驶台、集控室采取24小时工作制,三班轮流作业,每班4小时。


采访时值中午,“新海凤”轮刚完成了一轮挖淤任务,“我们通常根据项目部指令,航行到水深不足12.5米的区域挖泥作业,一般两个小时左右挖满一船泥,再航行至抛泥区倾倒,循环往复,直到这个浅点被完全扫除。”宋彬说道,抛泥点距离的远近决定了一天的挖泥吨数,有时一天能往返挖出4、5船泥,累计足有数万吨重。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512.jpg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942.jpg

船员工作照


甲板滚烫机舱轰鸣

四大火炉内奋战高温


穿好长袖工作服,带上防护眼镜,佩戴好遮面纱巾,最后再套上劳防手套,全副武装的操耙手张超军开始巡检船上疏浚设备。一圈转下来,汗珠渗透了他的纱巾,工作服黏在身上,更火热的考验还在后头。船如其名,“新海凤”轮大气宏伟,泥舱的容量达16888立方米,相当于能够填满9个泳池,巨型双耙落在船舶两侧,张超军必须一层层爬上设备,头顶烈日开展更为细致的巡检,所有工作完成后,他脱下的安全帽里全是汗。


“巡检时间可以把控还算好,一旦发生设备的抢修,那才是真的热。”满头大汗的张超军说,今天的工作不算什么,甚至云层比较厚还不算太热,不久前他刚经历过一次设备抢修,当时主甲板温度高达40摄氏度,头上是大太阳,下面是45摄氏度的钢板,“那时候的感觉像是头上是个烤箱,脚下还有个电热毯,大家轮流作业,修的时候旁边还得有个兄弟帮忙擦汗,不然汗一刻不停地流到眼睛里,根本没办法继续工作。”


露天甲板的滚烫自然不言而喻,而船上的火热远不止于此,船员们戏称“新海凤”有着四大火炉——甲板、厨房、锅炉间和机舱。记者跟着机匠长杜卫华走入机舱,这是船舶轮机部的工作区,也是船舶动力所在的区域。跨进机舱的一瞬间,机器运转发出的巨大轰鸣震得脑袋发晕,机舱气温同样达到了40多度,这里的高温烫且闷,逗留短短的几分钟,记者便感到有些胸闷气短。平日里,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航行,轮机部的船员们每隔一小时就要在如同蒸箱内的机舱巡检一圈。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925.jpg

机匠长杜卫华工作中


长江里也能吃上一口冰棍

船员衣食住行得到改善


汛期工程紧凑,“新海凤”轮日夜赶工,在紧张的工期前,船舶工会坚持做好夏季劳动保护和防暑降温工作。


“抢朝阳、避骄阳、战夕阳”,夏季来临后,甲板设备的常规保养采取了弹性工作制,据“新海凤”轮政委陶瑞强介绍,甲板部船员的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间段,工作服、防护眼镜、面纱等防止皮肤灼伤的劳防用品早已布置到位,机舱则采用分段工作办法,根据船员的实际身体素质合理分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船上餐厅不仅每天熬制冰绿豆汤,还采买补给到了冰激凌——这在几个月都不一定靠岸的工程船上,当属新鲜货。


通常来说,由于食材保鲜等难题,船舶饮食一直以来都是影响船员生活品质的关卡。近年来,在企业与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一顿日常的午餐不仅能做到荤素搭配,还有水果、饮料等补给。此外,据中港疏浚公司工会介绍,每一艘船上都建立了船员职工之家,根据船员兴趣爱好的不同,设立了乒乓球桌、读书角等。

船舶物资进行补给


相比过去,船员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改善。登上新海凤轮前,记者搭乘的交通船行至中港疏浚公司另一艘耙吸式疏浚挖泥船“新海虎”轮进行物资补给,记者看到,土豆、冬瓜等一箱箱物资递到船员手中,西瓜、冷冻虾仁、鸡翅等食物更是备受船员欢迎。


微信图片_20230709200945.jpg

船员后背已被汗水浸湿


上船两月休两周

“大国重器”人才辈出


在船上,轮休通常安排为工作45天左右、休息15天,然而对于很多老家较为偏远的船员们来说,往返的路程就要占去两三天的时间,也因此以调班形式获得更长假期在船员中较为多见。


机匠长杜卫华与记者同一天登上“新海凤”轮,杜卫华的老家在湖北,乘坐最快的一班高铁回家也要近八个小时。这次假期中间,由于他到上海参加了一场考试,实际休息的时间满打满算只有7天,为此,他精打细算了每一天的安排,“上海住一晚上就要三四百,就算休假很多船员兄弟都是算好时间,坐个卧铺,尽量把住宿费省下来。”


让杜卫华不惜往返沪鄂的是一场三管轮的考试,对于船员来说,证书考试寓意着他们的职业晋升之路。一名实习生晋升到船长或轮机长,往往至少需要十年的时间,这期间还需要船员及时通过每一场职业等级考试。证书挂钩职务,职务关系薪酬与个人职业发展。


近两年,船员年轻化的特征显著呈现,“新海凤”轮的平均年龄仅30多岁,最小的船员出生于2002年。为了带好新人,培养更多的船长轮机长,“新海凤”轮开展了“传帮带”带教模式,为船员制定了培养方向和计划,建立起后备梯队,许多优秀的疏浚船船长都曾在这艘“大国重器”上成长,船上人才辈出,为公司培养了市劳动模范等一批优秀人才。


杜卫华这趟往返上海的波折也没有白费,再次上船,他已经通过了三管轮的考试。令人期待着,“新海凤”轮下一位轮机长的出现。

        

摄 影:梁嘉蕾
摄 像:梁嘉蕾
责任编辑:梁嘉蕾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代表风采 | 周春鹰:维护深水航...

大国重器助力“黄金水道”焕发新动...

两会反响丨达华科技公司职工:为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