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上海,凉爽宜人。此时,无论是在三年大变样的临港新片区,还是在重大工程建设的工地,抑或是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各个岗位上,都能看到城投人辛勤工作的身影。这一个个平凡劳动者的背后有着怎样独特故事,记者走近三位城投职工,讲述他们的“凡人微光”。
黄通思:安家在临港陪新城共成长
本月,临港新片区刚刚度过了她的3岁“生日”。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恰是现在新片区的真实写照。主城区林荫成网、绿意盎然,街头巷尾亦不乏有色彩的点缀。三年来,上海城投兴港市政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着新片区河道养护、公园及绿地养护、新片区土方消纳点场平项目和镇域综合养护等工作,在“深耕细作”中,不断扮靓临港。
黄通思现场沟通绿化养护工作
立志当好新片区城市运营服务管家,这对于兴港市政这家初创企业来说绝非易事。一年多前,当黄通思来到公司担任副总经理时,已做好了迎接高强度挑战的身心准备。对内,从公司的顶层设计到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对外,与政府部门的对接以及采购招投标等等,黄通思笑言,“商场如战场,公司需要迅速成长,所以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为此,他和团队成员常常加班加点,高温天跑现场,深夜改合同,每天忙碌处理巨细靡遗的事情。
即将过去的8月亦是黄通思高度忙碌的一个月,在公司成功完成新片区3周年重要路口及公园绿地节点改造后,眼下他正在着手布置实施公司新拿下的几个项目,“忙碌的节奏肯定是要延续到2023年了。”
2020年,积极响应城投集团建功新片区的号召,黄通思离开原单位一把手的职位,开始了创业开垦的艰辛之路,他甚至将自己的家安在了临港,破釜沉舟干事业的决心可见一斑。黄通思说,能够将人生的下半场都融于一座新城的未来发展,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与才干发挥出来,“这样的人生无憾了。”
疫情期间,黄通思带领50名志愿者开展临港方舱医院运营保障服务
吴连盛:竭力实现关键节点不变的目标
“终于降温了。”这是最近令城投公路第一事业部第三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吴连盛特别开心的一件事,“天时地利”对于露天作业的工程建设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当前,指挥长吴连盛手上有五六个项目,路线总长超过100公里。即便每天有千头万绪的事务要处理,他一定会在周中、周末挤出时间跑工地、看现场。这其中,S3公路(周邓公路-G1503两港大道立交)新建工程是吴连盛眼下最关心的项目,“每个月,我一定会召集所有的项目经理,全线跑一遍,做一个大检查。”
吴连盛现场检查S3公路惠新港大桥钢结构吊装
建成后的S3公路将是中心城区通往浦东新区、自贸区新片区、奉贤区及杭州湾北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通道。吴连盛告诉记者,目前项目正处于推进的攻坚阶段,工程已从桩基、预制构件吊装并重施工进入全面预制构件安装和桥面系施工,各项目部分兵作战,有序地分段、流水作业。
城投公路作为项目建设方,是整个项目的总负责,承担着组织实施、落实要求、协调矛盾、做出决策等各项工作。而公路工程因其线性特点更有独特的复杂性,包括推进中的动迁腾地、管线改排、证照办理等,吴连盛说要协调的事情特别多,五加二、白加黑,没有节假日,这就是一名城投公路人的工作常态。同时,不管是烈日下、大风中,还是在会议室,随时随地,体力、能力、精力都要时时“在线”。
从战疫情到战高温,这半年的经历对于从业已20余年的工程老兵来说绝对是一次“压力测试”。“现在一切都在向好,大家一起加足马力,把时间抢回来,竭尽全力完成城投集团要求的全年投资目标不减,重大关键节点不变。”
吴连盛研究S3公路高架系统设计方案
倪陈将:数十吨集装箱轻轻一抓就起来
船只进港、集箱吊装、垃圾转运,作为申城生活垃圾集装卸运地的老港码头,每天都是一番忙碌的作业景象。80后倪陈将是城投环境老港废弃物处置公司的一名桥吊司机,曾是军人的他笑着说,“现在高空驾驶室就是我的‘作战场’。”
要将重达几十吨的集装箱从船上快速抓起,再平稳精准地放置垃圾转运车,这举重若轻的技能绝非一日之功。倪陈将告诉记者,十年前自己就从一张白纸开始,一边克服高空作业的心理障碍,一边跟着当时的带教师傅苦学技术,“这就是熟能生巧的本领,现在我两分钟不到就能操作一个箱子。”
倪陈将在驾驶室吊装作业
桥吊司机是一个费眼力的活,有时倪陈将会被白天强光照射湖面的反光刺痛眼睛,夜间作业时为了精准找到点位也需要反复透过驾驶舱看现场。考虑到职业的特殊性,他特别爱惜自己的眼睛,“除了打电话,平常基本不看手机,晚上也不看电视。”
倪陈将在工余时间坚持学习
平平凡凡地工作、普普通通地生活,这就是倪陈将对职业与人生的一番质朴表达,“既然已经脱下了军装,那就当好一名新时代的劳动者,继续为城市生态环境出汗出力。”
从垃圾散装到集装箱运输,干净整洁的基地码头几乎闻不到什么垃圾味,老港人倪陈将见证了上海环卫事业的大变迁。而改变还在继续。“老港码头有一台桥吊可以‘无人作业’,驾驶员在办公楼里就能远程操作,这个技术我们正在向师傅学。”面向未来,环卫人倪陈将期待着及时跟上环卫数字化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