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17日起,中国五冶集团上海公司项目经理周林玲带领建设者们,连续23天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继完成宝山区江杨南路核酸样本检测实验室后,又历经12天日夜赶工,于4月7日顺利交付从一片荒地上建起的上海富长路健康中心(方舱医院)。
4月9日,周林玲趁着忙碌间隙,在电话中告诉记者,3月26日晚接到援建任务通知后,公司立即成立工作小组,连夜从全市各项目抽调管理人员及工人千余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后即刻进场施工,24小时“人歇机不歇”,集中力量确保施工现场高效运转。
“方舱医院排出的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或许会携带病毒,因此,污水处理是方舱医院建设的重要环节。”周林玲作为宝山应急改造项目党员突击队队长,主动承担起这一重任。他说,由于三月底的连续降雨,建设者们是在泥水中开挖污水处理池。他们克服困难,与时间赛跑,面对地下水位居高不下,埋设的污水消毒罐容易浮起这一问题,突击队反复研究工艺,推敲设计图纸,采用一边回填泥土,一边往罐体内灌水的方法,成功埋设了6个大小不一的污水消毒罐,确保工程按时间节点顺利完工。
记者注意到,按下了暂停键的上海,资源调配的困难程度也成倍增加。人员、机械、物资的保障协调,在周林玲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中逐一顺畅。有时候,情急之下的周林玲直接在施工区扯着嗓子在现场指挥起资源调配,优化工作流程,解决各种问题。
周林玲坦言,连续十几天24小时的轮番作战,大家累了困了,只能趁着间隙坐在帐篷里或者蜷缩在车里休息,每天的睡觉时间不到3个小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我们快一秒,上海就早一秒恢复往日的繁华。”周林玲说。
据介绍,中国五冶集团面对当前疫情的严峻形势,第一时间成立了应急管理项目指挥部,加速推进方舱医院和隔离点建设,共有5个项目同时施工建设。无数像周林玲这样的党员冲锋在前,带领2000多名建设者,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等困难,奋战一线搭建“托举生命的方舟”。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7日,中国五冶集团已全部圆满完成上海市交给的应急方舱医院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