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国家会展中心临时收治点开始分批交付。记者了解到,从4月3日深夜11点接到任务后,中铁建工集团便投入到搭建中去。“我们迅速组织近500名管理人员、4000余名工人,筹集方舱隔断14400套、床位及配套生活用品14400套,投入上千辆大小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24小时不间断作业,建设战“疫”的序幕迅速拉开。”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广彬向记者说道。
“四叶草”方舱可提供5万床位
中铁建工星夜驰援
国家会展中心临时收治点项目位于莱港路与盈港东路路口,外形形如“四叶草”,计划将原4座场馆改造为临时收治点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为一间四人,预计可提供5万张床位,将成为目前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其中,7、8号馆等改造工程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建设面积为13万平方米,超14000张床位。
“4月3日23时,在接到国家会展中心临时收治点建设任务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了综合协调、工程、安保、后勤保障等工作专班。”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李广彬透露,8小时完成设计方案,50小时隔断整体完成,8小时1082套集装箱安装完成,累计完成电缆铺设513.2公里,72小时完成18000米给水管道施工,48小时完成588套给排水安装,不惜一切代价,只为早日交付。
4500名建设者紧急集结
在场馆角落中和衣而眠
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李广彬介绍说:“作为沪上央企,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4月3日23时接到家会展中心(上海)临时收治点建设任务后,立即将其作为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工作机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分区分工、责任到人、火速出征。”
4月4日下午五点,中铁建工集团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紧急召集了4500余名建设者,筹集了方舱隔断14400套、床位及配套生活用品14400套、机械设备与流动运输车辆上千台,连夜进场,全面开建,建设战“疫”的序幕迅速拉开。
建设期间,上海出于封闭管理状态,建设人员的食宿需求面临困境。后勤保障组立即联系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累计发放棉被褥和户外睡袋上万套,解决了住所难题,并联系多家餐饮企业,确保每日供应4次餐食,保障了高峰期单日5000余人的用餐。
“我们承担的任务主要涵盖7-1、7-2、8-1、8-2四个场馆、医务休息大厅、土工勤人员住宿区等,用最大限度再现了‘铁军速度’,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李广彬告诉记者。
为确保交付节点,施工单位每日现场召开专题会,倒排工期计划,协调解决现场物料采购难、穿插施工多、安装任务重等问题,每半日更新进度、调整方案,全员两班倒,保证随时有人在岗,角落中和衣而眠,闹钟一响便投身现场,只为24小时“疫”线坚守。
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这场必胜之战的每一个日夜,都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以工装做战甲,用行动战疫情,建设者们团结一致,昼夜奋战,空间布满,时间占满,抢赢了每个关键节点。
暖心设计贯穿始终
双向呼叫、小厨宝、独立淋浴间
进场即冲刺,开工即决战。8小时完成设计方案,50小时完成整体隔断整,8小时1082套集装箱安装完成,累计完成电缆铺设513.2公里,72小时完成18000米给水管道施工,48小时完成588套给排水安装,24小时接续奋战不停歇,96小时圆满完成13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中铁建工这一次再现铁军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建设快速外,整个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施工央企也更加注重提升品质细节。项目建设标准为一间四人,严格按照“医患分区”设计,设置有医护人员、隔离人员两个专用通道,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建造箱式独立卫生间和独立淋浴间,设置排污系统,将生活废水经多次消杀后排放,有效防止病毒的污染和扩散。室内场馆架设有超大型排风系统,保障空气洁净和流通,切断病菌外溢途径。
各项暖心设计让临时收治点充满了温暖,每个床位配备3个五孔插座,一次性解决用电需求。“我们在每间场馆台盆均配备小厨宝,提升洗漱体验感,安装双向呼叫系统,搭建病患与医护无障碍沟通桥梁,24小时不间断供应热水,隔离人员能方便快捷地洗热水澡,努力营造出家的温馨和舒适。”中铁建工集团上海分公司安装公司负责人唐明晋说。
此外,医护人员所处的缓冲区安装了多个紫外线灯,全方面消杀各类医护用品,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努力做到让设计的每个细节,都在用心打造爱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