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日起,本市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记者所在的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威宁社区是一个有近4000人口的社区。闭环管理之下,居委是如何组织开展核酸筛查的?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如何联动,做好居民的后勤保障?记者也作为志愿者,实地体验了一天他们的辛苦与不易。
防疫压力大
街道做好强力后盾
封控首日凌晨三点整,威宁社区北邻茅台路的入口正式拉起了警戒线,同步设置防护栏。为了留存信息,居委会主任顾雪芳顺手拿起手机,将这“封控”一幕拍了下来。
大门封闭后,紧接着,顾雪芳和同事又马不停蹄地依次在106幢楼栋门口拉起红线,并贴上告居民通知书。威宁社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总面积达11万平方米,有1912户,常住人口在4000人以上。自上海本轮疫情爆发以来,社区防疫压力越来越大,顾雪芳告诉记者,自己虽然就住在本小区,但封控前的最后一晚根本不敢怎么休息,大家都在居委稍微打个盹,做好了连续24小时“战斗”的准备。
顾雪芳来到威宁居委会工作十年,3月后的工作挑战可能是她十年来史无前例的。“在全社区第一次做抗原筛查时,有位居民查出了‘两条杠’,”顾雪芳说那次真是紧张极了,立即送医再做核酸检测,所幸最后排除了。“到目前,社区除了3栋楼因有密接被暂时封过外,居民的生活一直如常。”顾雪芳觉得自己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事实上,在不断有小区被封控后,威宁居委会也曾人力吃紧,本来精简的8人团队一度锐减至5人。对此,仙霞新村街道下沉干部支援社区“战疫”,同步也调配了充足的防疫和生活物资,考虑到因不确定性导致的人员折损情况,街道特别为住外区的社区工作者预订酒店,做好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居民不动“大白”动
检测采样体验度好
4月1日前,威宁居委会就在不断完善此次封闭核酸的行动方案。在参考了其他社区的做法后,为避免发生交叉性感染和聚集性传播,“我们决定这次采用‘居民不动,大白动’的检测采样模式。”顾雪芳说道。
在第一次做抗原筛查时,威宁居委会就按每个楼栋建立了微信群。这样,小区防疫工作的动态信息能第一时间送达每一位居民,做到最大程度地广而告之。
早晨9点开始,6个点位同步进行。记者所在的楼栋开始核酸检测采样时,首先是收到楼组长在微信群内的通知;大家陆续下楼后自觉隔开两米排队,三位志愿者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做核酸检测采样二维码登记,并为有疑问的居民立即答疑解惑。根据记者测算,一个楼栋10分钟就能完成核酸检测采样。相比之前的一次非重点区域的核酸筛查,居民纷纷感言,这次不用长时间排队等候,随叫、随到、随测,体验度好太多了。
顾雪芳告诉记者,小区内80余位行动不便的居民,检测人员会逐一上门提供采样服务。当天下午4点左右,威宁社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告罄,一共有3745人接受了核酸检测采样。
浦西封控首日
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
连日来,威宁社区居民积极踊跃报名志愿者。在封控首日,参与保障工作的志愿者总计达100名左右。
据顾雪芳介绍,从工作服区分,志愿者分为“大白”和“大蓝”,前者参与辅助核酸检测采样,后者承担巡逻、垃圾搜集、分发大礼包等任务。志愿者分为早晚两班,早班从上午7点至下午2点,中班从下午2点至晚上9点。
晚7点,载有1900多份大礼包的货运车抵达威宁社区门口,礼包堆积的场面颇有些壮观。志愿者们一刻不耽搁,迅速按楼栋进行分发。记者在现场看到,因为早有预案,分发工作井然有序。居委按照此次参与核酸检测的户数,将同等分数的礼包交至楼组长,再由楼组长挨家挨户分给个人。居民们拿到了包含着西蓝花、胡萝卜、肥牛卷和虾滑等的礼包,惊喜不已。分发过程中,居委干部一并提醒居民要遵守“足不出户”的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一个半小时后,分发工作全部完成。
从封控首日凌晨三点小区开始封控到晚上分发大礼包时,顾雪芳和7名居委干部已经连续作业十多个小时了,疲惫写满每个人的脸上。她告诉记者,非常时期,居委会和保安一起值守夜班,保障社区平安。
总结一天的工作,顾雪芳说,“除了一开始有些环节跟不上外,其他都较顺利,居民相当配合政府的防控要求,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