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进入第六个年头,各行各业的变革正乘坐着数字化东风呼啸而来。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如今正在“用数字说话”。
当“人工智能会取代产业工人吗?”的问题再次被抛上台面时,与会专家、参展企业,用更有说服力的案例展示:人工智能与产业工人并不是简单地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不仅如此,在行业先行者眼中,人工智能工业时代,工人的进化是核心,也是未来趋势。
数字化让普通工人“进化”
全国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之一,上海三菱电梯用数字化作为杠杆,重新打开了古老电梯维修的大门。该企业利用数字化的方式,为一线奔跑忙碌的1.4万维保工提供数字化工具与助手,不断探寻最佳解决方案。
电梯维保表面是一个体力活儿,背后是一场信息战。大部分维保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技术水平有限,而电梯设计和安装极其个性化,“没有两台电梯是完全一样的”,维修备件更是有几万个零部件。维保工在维修过程中,或经验不足、操作不当等,不仅维保效率难以提高,还容易造成事故。
如今,三菱电梯在钉钉上自主开发了一套电梯急修系统。在电梯端,布局物联网模块,它会通过边缘计算,实时将问题传输到阿里云后台系统。电梯维修原本平均长达15天,如今缩短到3天。维保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通过数字化手段,他们不仅能从容地完成电梯维保,还能从任务中有效复盘、快递累计经验,提升个人技能水平。
AR智能终端的应用也为工普通工人向数字化进化,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览环节,来自上海张江的“独角兽”企业、国内首批AR专业公司——亮风台做起了工业企业和产业工人背后的“谋士”。
该企业展示出,一线工人通过AR智能眼镜,通过在实际场景中叠加虚拟信息,将数字化的知识和工具融入到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中,提供了强大的辅助和指导,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该企业已联合宝武集团,以钢铁原料皮带输送流程工业的大场景为应用切入点,构建工业元宇宙示范平台。
本次展会,双方在智能终端、设备状态感知融合、少人化操作与运维等方向,展示阶段性创新成果。根据设想,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工业元宇宙将重塑和提升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要求,强调工人的技能升级和多元能力培养,以及通过促进数字化系统中工人的参与和协作,让工人更多地参与到生产过程的决策和优化中,使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应用。
企业如何提升工人数字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渗透制造业,企业对于工人的需求也从量的需求,转变为对质的需求。企业又是如何应对这一人力需求转变的?
在2.2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每天生产8000块汽车门板、1700套仪表盘,且大部分是个性化配置的产品;工厂里的设备60%以上能互联“对话”;工人拿到的生产计划,是由智能排产系统实时采集到核心应用的大数据,通过算法自动编制而成……在上海上汽延锋汽车内饰金桥工厂,强烈迸发着数字化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但让企业感到棘手的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学历在中专及大专以上的技术工人也很难招,既有相对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具一线作业经验、还懂得一点数字化知识的技术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延锋的做法是设置了两条招工路径:一方面还是从内部培训为主,依靠公司总部相对成熟的培训系统以及兄弟子公司的技术人员带教,从现有的人员中选出有发展潜能的人才作为储备。一般这类员工进入工厂后主要从工艺员、维修员等岗位做起,同时也是作为班组长的人才储备。
与此同时,建立员工技能矩阵。即对一线岗位有相应的能力要求,比如装配、质量安全能力等。通过员工技能矩阵,一线主管可以直观了解班组内各成员所掌握技能的动态变化,为员工培训认证计划安排提供数据参考。
无独有偶,作为上海市首批100家示范智能工厂之一,上海米其林轮胎工厂在智能化改造后,减少了对劳动力获取的依赖,但同时也面临着工人技能提升的需求。去年工厂把工人培训作为一个改进计划,并在过去两年的生产中,建立了不同岗位对数字化能力的要求。
因机械设备的专业性,智能化工厂各个岗位对工人对应的要求非常具体,因此对工厂新招或现有的工人来说,数字化是一个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厂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来使工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
内部培养其中投入的培育成本之高,可想而知。那么企业为什么仍要投入这么大的成本去做内部培养,而非从外部招聘?
企业方面表示,“培养一名技术工人至少要一年时间,但一般来说技术工流动性较小,” 对企业来说,即使难,也要继续在这上面花心思,这是市场的大趋势。
AIGC在教培领域展出巨大潜力
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具有创新意识、掌握新技术新技能,是新产业工人需要具备的重要特质。不难发现,无论是企业内部培养,还是院校培育,AI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一备受瞩目的技术,也在教培领域展出巨大的潜力。
第四范式今年将“式说”大模型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这也是“式说”自发布以来的首次公开展示,更有第四范式“大模型之城”首次亮相,集合大模型在多个产业领域的落地成果。
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第四范式“式说”是一款多模态大模型产品,致力于用生成式AI重构企业软件,提升软件的用户体验及开发效率。据介绍,由“式说”改造的企业软件以一种万能对话框的界面呈现,这一改造为工业企业开展员工数字化培训提供了创新思路。
AIGC会怎样赋能企业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简单地说,区别于传统的被动式企业培训模式,AIGC可为企业员工构建模拟真实工作场景的线上培训环境,由对话机器人扮演特定“角色”,结合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微表情识别等技术,以人机互动的训练模式,对员工进行能力训练和培训。据了解,虽然以AIGC为技术支撑的员工培训,暂无实际案例,但该企业透露,目前已有大型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此类需求,双方正在就此方向合作探索。
头图为“第四范式”展台,陈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