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人|热门新专业毕业生王心悦:站在人工智能风口,努力抓住它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3-06-18 12:13

摘要: 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像这个夏日一样火热,而未来的路,大学生和学校都还在不断探索。


三年前的此刻,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大一学生王心悦拿到了机器人工程专业“入场券”,这是个炙手可热又无先例可循的新专业。三年后的今天,她签约延锋集团,朝着一名设计工程师迈进。


站在人工智能风口,王心悦努力抓住了它。


4进1,成为机器人工程专业首批尝鲜者


王心悦是甘肃人,大学本科考入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大一为通识教育。大一下学期,她像高考填报志愿一样,再一次面临选择。


学什么专业好呢?作为机械大类,王心悦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多达19个,机器人工程作为新专业进入她的选择清单。“那时候看到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发展前景。”想起当初的选择理由,王心悦笑着说,经常在网上看到“最有发展前景的十个新兴专业”里总是少不了机器人工程,选这个,就业肯定没问题了。


带着懵懂的认知,王心悦将机器人工程作为第一志愿填报,但她没想到这个“入场券”拿得并不容易。“这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专业,招50人,绩点要特别靠前才能入选。”


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学院党委书记刘德强告诉记者,机器人工程专业在大类分流第一志愿选择率上基本上是“4进1”,同学们都奔着人工智能的风口而来。


机器人工程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了又可以做什么?“我们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电机驱动与控制、机器人传感技术、机构综合与创新、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机器人传感技术、机器人系统控制课程设计等。”刘德强说,这个专业主要面向机器人设计、制造、控制、应用及运行管理等领域,同学们既有扎实的机械和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又掌握机器人前沿技术,就业方向比较开放和多元。


抓住风口的同学们,各个都是“卷王”。“我们学院开设了各种各样创新创业拓展课程,学得内容比较深,机器人专业同学报名报得最多,参加项目和比赛热情也很高。”刘德强说,经常有老师感叹机器人专业的学生好教,上课都是坐在前排,一些很难的课程考试只有机器人专业的学生100%通过,而这也为同学们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速战速决,一个月收获5个offer


宛如春种秋收,“尝鲜者”们走向就业市场被“检验”。在考研失利后,今年3月份,王心悦开始找工作。


王心悦做事情雷厉风行,找工作同样如此。“我反复问自己,想要找个什么样的工作,确定目标最重要。”就像绘制自我画像一样,王心悦将工作地点、从事方向、可接受薪酬等全都列出来,带上浓缩了她四年大学生活精华的简历,踏上了求职战场。


“我们学院在3月份举办了制造业专场招聘会,我就先根据参与招聘企业名单圈出了几家感兴趣的企业,集中在汽车、航空等智能制造类企业。”在随后的一周内,她开始陆续接到面试邀约。


焦虑吗?自然有一些。王心悦清楚地记得收到第一封offer时的心情。“心中紧绷的那根弦,松了下来。”就像走在迷雾中,突然一道阳光洒进来,眼前有了方向。“当时就想,太好了,至少有地方去了。”


这种喜悦接踵而来,她先后收获了5个offer,都是智能制造类与专业相关度和适配度比较高的企业。“最终,我选择了延锋集团,从福利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上看,都更有优势。”王心悦这几天在忙着打包行李,公司为她提供了人才公寓,包三餐。


能在一个月内速战速决找到心仪工作,这与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火热息息相关。“有很多企业一看我的简历,就说太好了,我们现在就缺机器人专业的人才。”急迫地人才需求,碰上“新鲜出炉”的对口专业毕业生,一拍即合。


当然,这也离不开王心悦优秀的个人条件。“在校期间,我参加了上海市创意机器人挑战赛,还有学校机器人创新大赛,也参与了创新创业项目。还作为学院学生会主席收获了很多实践经验。”


曾经做“卷王”的那些时光,在此刻也充分体现了价值。


成绩单亮眼:新专业就业率近100%


送走一位位毕业生,作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开设的新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交上了就业成绩单,近100%,拔得学院头筹。


“我们第一届毕业生共有50位同学,其中28位同学选择升学深造,22位就业的只有一两位同学还在做最后选择,其他同学都签约了。”刘德强告诉记者,这一届同学的就业专业对口率也比较高,多数集中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


看着这样的成绩单,刘德强和老师们并没有松口气,反而开始了新一轮的调研。“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非常快,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方案不能与市场脱轨。”刘德强告诉记者,学院与毕业生们进行了访谈,让他们来讲一讲觉得哪些课用处不大,哪些课需要再多开些。“我们将这些意见进行评估,已经开展了新一届培养方案的调整,机器人机构学、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数据结构与算法、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课程都将作为核心课程。”


“这一届学生就业不错,那2024届呢?”带着这种紧迫和焦虑感,机械工程学院的老师们在最近又前往振华重工、上海电气、张江机器人谷、蔚来汽车等企业调研,梳理出一批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清单”。“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进学院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精准匹配。”刘德强说。


在刘德强手里,还有一份名单,那就是新一轮大一学生大类分流的第一志愿填报情况。尽管招生人数从50人上调到60人,但机器人工程专业依然是上海理工工科试验班(智能制造类)19个专业中最火的专业。“今年第一志愿报名人数已经超过4:1,竞争更激烈了。”


人工智能、机器人就像这个夏日一样火热,而未来的路,大学生和学校都还在不断探索。


记者手记:


风口之下,切莫盲目跟风


人工智能是近年来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AI类人才开出百万年薪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常见。更多年轻人渴望抓住这一风口。根据《百度热搜·2022高考大数据》显示,截至去年,人工智能已经连续三年蝉联热度增幅最高专业。正值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时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专业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理工科专业。


高校建设人工智能专业也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2018年,35所以高校首次获批人工智能专业,短短四五年间,国内目前已经有498所高校申报了人工智能院校,不仅包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也纷纷入局。


风口之下,还需要些冷思考。


上海理工大学的王心悦能收获5个offer,离不开她优秀的个人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比赛经历,这些综合素质让她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大批量的人工智能专业毕业生将在今后这几年涌向就业市场。作为未来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的后备军,他们所学所获符合市场需要和预期吗?这一切,既需要时间给予答案,也需要高校、学生冷静思考,来探寻AI时代的高质量培养和发展之路。


头图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应届毕业生王心悦。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官宣!超千万就业岗位

上海又一家熊爪咖啡亮相,为更多残...

圆了就业梦,更感受到“无障有爱”...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