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有压力更有动力,毕业了我选择留在上海奋斗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2-08-01 16:39

摘要: 本报推出“大学生求职”调查系列,记录下00后们走向社会的真实,给更多同龄人启示。

编者按: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堪称史上更难。


7月,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普遍时段,但是面对“史上最难”,00后大学生们都找到工作了吗?他们经历了什么,心态又有那些变化,未来又有哪些打算?本报推出“大学生求职”调查系列,记录下00后们走向社会的真实,给更多同龄人启示。


人物:严紫琴


毕业院校: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


想起第一次收到工作录用offer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曾几何时,我和好朋友打趣说自己是“体验最全”的应届毕业生,因为从考研失利到等待调剂无果,最终兜兜转转又走上了求职之路。回望整个过程,既是煎熬也是修炼,重要的是让我深深懂得了:这世上并没有无尽平坦的道路,只有认真走路的人。等待观望不如起而行之!


进入大三时,好像每个人都开始忙着要对自己未来的毕业去向作出一个选择。当时的我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于是便选择了“随大流”——考研深造。直到2021年12月26日交上答卷后,我整个人才如释重负地放松下来,而前后历时一年的全身心备考也让我完全忽略了求职机会最多的“秋招”。


结果很遗憾,我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了。可能是对于“学历”的执念或者是因为备考了一年的不甘心,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有放弃读研的想法,做好了调剂的准备。然而,调剂系统开放后我收到了两所“双非一本”高校的复试通知。面对这个选择,我内心异常煎熬,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着手找工作。就这样,我成为了大概是最晚准备“春招”的一批毕业生中的一员。



或许也会有同学跟我一样,内心有种“随遇而安”的声音在和自己拉扯,总想着“还早吧”“不用着急吧”。当一些同学考研结束后就开始着手“春招”时,仍有一些同学跟我一样想要拽住调剂的小尾巴“上岸”,而对于求职却抱着“躺平”的心态,直到被迫放弃调剂时才幡然醒悟,但这时已经错过了很多机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决定就业的我开始优化简历,跟学院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交流后,我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了“城市”“薪资”“公司规模”等优先择业因素,并开始了精投加海投。从3月份起,我每天投递3-5家公司,到4月份的时候,每天投递20多家公司,幸运的是,投递出去的简历大部分都收到了反馈。


不过,在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我也犯了很多低级错误。比如,收到了一个面试通知,通过了第一轮面试后,我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次求职成功了,从而对待其他的就业机会就没那么上心。因对求职理解太片面,我被现实狠狠打脸。有了好几次三面被刷的经历后,我重新端正态度,把每一次面试都当作最后一次面试去准备。当时,很多面试都集中在一起,最密集的时候我一周面试了10多家公司。


经过努力,在4月初,我终于收到了字节跳动的录用通知。


入职互联网“大厂”,有压力也有动力,快节奏的职场生活开启了,我选择留在上海奋斗,努力打拼每一天,未来无限好,奋斗正当时!


责任编辑:叶赟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求职难过“性格关”?媒体:要谨防...

健康码应不再显示1个月之前核酸检...

特殊时期“内推”成求职新路径,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