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等在某会上表示,从今年开始,华为干部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增加“伙伴满意度”选项,将适当降低过去考核权重中销售业绩的比重。对此,网友看法不一。
观点一
为长期发展提供价值导向
胡厚崑说,之所以要进行考核制度的调整,是因为华为有些员工在业绩指标压力下,违反规则,破坏秩序,最终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事实上,一名薪酬绩效合伙人咨询师在知乎中评论,重业绩还是重客户满意度,一直都是一个平衡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问题。业绩是结果,是短期利益的体现,如果绩效考核的权重过大,一定会让员工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客户的满意度,那损害的就是长期利益。
网传的华为技术团队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业绩占比达50%,上述咨询师分析,今年形势下,业绩压力很大,华为在这个关键时期,降低业绩的权重,增加满意度的考核权重,既避免了胡厚崑说的“秩序破坏”问题,还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坚持长期主义的体现。
具体而言,每个华为员工的考核中都包含伙伴满意度;在业绩考虑指标上,则将适当降低销售指标的权重,提升伙伴满意度的权重;进而牵引员工在短期绩效和长期生态发展上找到平衡。
在这样的合作原则之下,华为不断加强合作伙伴的能力建设,帮助合作伙伴开拓市场、获得业绩回报,以达成“成就伙伴”的最终目标。
观点二
对中小企业有启示意义
看好华为这一绩效考核标准调整的观点同样认为,华为的此次绩效调整,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同样具有启示意义。
该观点认为,中小企业绩效管理,要谨防进入唯业绩论的陷阱,而是要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华为的这种绩效导向性变化,才是解决考核问题的核心。“调整组织绩效的重心,让员工为绩效努力,而不只是为业绩努力。”
华为作为中国风向标型企业,此次绩效调整,让中小企业意识到,企业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也可动态调整。与此同时,以往工作考核只需要看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合格,任务完成度是否达标,销售业绩排第几,以后恐怕还要把更多维度的评价纳入考核范围。华为的员工绩效考核变动,也给其他企业释放了一个信号:企业不仅要看员工完成业务的数量,也要看业务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带来的长期价值。
同时,以非定量数据的方式作为业绩考核,也透露出,员工的能力很重要,同事间以及合作伙伴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协作能力也很重要。一个团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工作上总会需要彼此的交流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观点三
主观评价不该用于决定员工的收入
不过,在借鉴、参考的过程中,也要防止另一种情况的发生,那就是,为了这个“满意度”打分,或为了保证双方合作的利益,而对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良行为等三缄其口,如此反而违背了这项考核的初衷。
这一观点认为,将“伙伴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缺乏客观数据支撑,合作方只能通过经验和主观的判断给员工打分,这种打分是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和公正,可能也无法公开,最后难免沦为一个形式主义。
“主观的评价做不到公平,很有可能最后就是为了应付考核而考核,流于形式,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反对用主观评价来影响员工利益的网友指出,主观评价确实存在特定的好处和价值,但只是为了支持员工的成长,或者是作为选拔员工的评估。然而考核并非评估,而是实打实的面向结果、效果,用数据来表达的部分。如果企业违背了考核的基础原则,那么最终并不一定能得到有效的结果,或许还会适得其反。
因此,有网友认为,将满意度水平纳入考核工作,需要一个谨慎的过程。因为纳入考核,则会影响被考核者的绩效,因而需充分考虑考核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
观点四
并不适用于所有岗位
还有观点同样认为,将“伙伴满意度”此类非客观数据纳入绩效考核,在特定岗位或部门内,或许确有价值和意义,但同一家企业,岗位之间的职能及作用差异很大,并不是所有岗位都适用于此考核选项。
实际上,绩效考核遵循的是价值主张,也就是员工工作质量的衡量和体现。对于有些岗位,例如销售、市场等业务部门来说,工作质量是一分为二的:不但包括技术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技术质量可以通过销售额、客户签约量等数据直观体现,服务质量则确实可通过合作伙伴、客户等服务对象的评价来有所体现。
但对于例如技术、研发等相对而言,主要对内的岗位和部门来说,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如果遇到的问题是考核指标不能量化,那么对于工作结果有“硬”指标的这些岗位而言,评价类指标就会形同虚设,没有一点意义。
如果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定位不正确的话,绩效考核将难以发挥既定的作用,反而导致了企业不期待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