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所幸还有消暑“利器”——冷饮。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的?
据史书记载,早期冷饮主要以冰镇饮料、食物为主。古代制冷主要靠“窖冰”,亦称“藏冰”,《周礼》有云:“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暑之用。”凌阴就是冰窖,这种“深挖窖广藏冰”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明清。冰块既可置于屋内降温,也可用于饮食。宴饮时盛放冰的器具叫“冰鉴”,用铜制成,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一种全新冷饮——“酥山”,这也算是“冰淇淋”的前身了。“酥”是一种乳制品,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
在宋代,一种叫做“蜜沙冰”的冰饮开始大行其道,和现今的“刨冰”可谓异曲同工。沙,指“豆沙”,《东京梦华录》曾提到市面上有叫卖“沙团”。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据《宋史·礼志》记载,入伏这一天,皇帝赏赐给大臣们就是“蜜沙冰”。
到了元代,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了。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有位御厨尝试着在冰末中添加蜜糖、奶油和珍珠粉等,经精心调配制成了最早期的冰淇淋——“冰酪”,冰凉甘甜,口感极佳。“冰酪”在宫廷中大受欢迎,私下还流传到民间。后来,“冰酪”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了意大利。
夏日炎炎,于古诗文中品味“冷饮”,不由感慨古人的无穷智慧与精湛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