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沐新回归,海派民乐奏响故宫600多年的岁月沉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马亚会 发布时间:2025-01-20 17:23

摘要: 这是《紫禁城》改编为音乐会版后的首次亮相。

1月19日晚,上海民族乐团新年音乐会《紫禁城》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这是《紫禁城》改编为音乐会版后的首次亮相,古琴、竹笛、唢呐齐鸣,共同奏响了一场关于中华文化深厚内涵与精神之美的国乐盛宴。


早在2020年12月30日,上海民族乐团演绎的《紫禁城》曾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年纪念活动之一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辞旧迎新的跨年夜,超30万人次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演出聆听了这部民族音乐史诗。如今时隔5年,《紫禁城》沐新归来,以全新改编的音乐会版再度陪伴申城观众欢度春节。


第一篇章《中华礼典》,古老的编钟叩响悠远的金石之声,华夏礼乐翩然而至;第二篇章《卉木拾音》,来自乐团弹拨乐声部的5位演奏家,以婉转细腻的微观视角弹拨出木结构建筑的灵动与精巧;第三篇章《风雨沧桑》由管子与唢呐演奏家姜峰和闫晋龙领衔演绎,回溯了紫禁城的岁月沉浮;第四篇章《文明之光》以恢宏的乐队道出了今日紫禁城的创新与创造。


上海民族乐团新年音乐会《紫禁城》演出现场。演出方供图


整场音乐会,每一篇章之间还分别插入了前奏曲《春》《夏》《秋》《冬》,由乐团笛子声部首席金锴、胡琴演奏家卢璐、笛子演奏家高雅和特邀古琴演奏家高欣然联袂呈现,尽展紫禁城的季节之美和生命张力。


担纲作曲的李博禅透露,此次《紫禁城》音乐会版,他对作品的多个篇章进行了修改与提升,力求音乐内容更加紧凑,同时在民族管弦乐的音响平衡上做了更适合音乐厅演奏的配器调整。比如以四首前奏曲呈现四季轮回增强了作品的叙事性,第三章《风雨沧桑》原本的管子独奏与乐队改为了由两位演奏家共同呈现的双管子与乐队,使得整个套曲的风格更加统一契合。


上海民族乐团新年音乐会《紫禁城》演出现场。演出方供图


指挥姚申申感叹,“这是一部很有人文底蕴和生命张力的作品,当我和乐团演奏家们在音乐中共奏、共振、共鸣时,不仅被音乐所感动,更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神而自豪。这次的音乐会版,我们希望将这份情感更好地通过音乐来表达,再次带领观众在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中感受春节的喜庆与祥瑞!”


除了《紫禁城》,今年春节档,上海民族乐团还有多台文化大餐将陆续上演。2月3日,《国乐中的十二生肖》将登台上海音乐厅连演两场。2月12日,《欢乐祥和团圆年》2024-2025演出季闭幕音乐会将在元宵当日与申城市民观众共庆佳节。


头图为上海民族乐团《紫禁城》音乐会版在沪首演。演出方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交响语汇、民族音色交织,2025...

巨型蛇灯穿越百年弄堂,今潮8弄“...

AI作曲演绎中国色,十二生肖创意...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