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中国-委内瑞拉建交50周年,日前,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们横跨半个地球,先后与两国艺术家同台演出,用音乐庆祝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
三团合奏,用音乐架起友谊的桥梁
当地时间6月20日晚,一场三团合奏的音乐会率先在特多国家表演艺术中心上演。上海民族乐团与特多国家钢鼓乐团、特多国家交响乐团的3位指挥和75位演奏家,携手演绎了《献给爱丽丝的华尔兹》《唐柯的旋律》《丝绸之路》《茉莉花》等经典旋律,展现了中特两国音乐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上海民族乐团还特别奏响了《江南》、《楚汉》、《蜂飞》、《剑器》、《凤舞》等一系列海派民乐作品,向现场观众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和多元风采。特多国家钢鼓乐团和特多国家交响乐团还特地排演了根据中国二胡作品《赛马》改编的钢鼓合奏,将这首国乐名曲演绎出了别样风情。
上海民族乐团与特多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受访者供图
特多国家交响乐团指挥罗杰·吉·亨利沉醉其中,“这是我们第一次与中国民族乐队合作,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次冒险。但当音乐一开始,每个人都沉迷其中。每一件中国乐器都那么迷人,比如笙,我以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乐器,它的声音太有魅力了。”
上海民族乐团指挥姚申申也十分感慨,“琵琶、二胡、唢呐等中国民族乐器与特多传统国宝乐器钢鼓和交响乐团丰富的管弦乐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艺术家们通过音乐的桥梁,跨越了地域与文化的隔阂,用音符传递着彼此的情感与理解。”
海派民乐遇上南美风情,刮起青春旋风
随后,结束了特多文化之行的上海民族乐团演奏家们又马不停地奔赴委内瑞拉,开启了与雅内拉乐团的合作。这是一支极具当地传统特色的民族国乐团,由65名14岁-22岁的青年组成,汇聚了委内瑞拉的传统乐器,如竖琴、曼陀玲、班朵拉、四弦吉他、低音提琴、砂槌等,充满南美风情。
海派民乐走出国门,携手委内瑞拉艺术家奏响中国之声。受访者供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雅内拉乐团是在委内瑞拉青少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国家体系倡议下成立的。这一“音乐救助体系”旨在为贫困青少年提供接受音乐教育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音乐梦想。在这个体系中,不仅诞生了世界知名指挥家杜达梅尔,也孕育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乐团之一西蒙·玻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
在这场音乐会上,两支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展示了中委两国民族音乐的朝气蓬勃。上半场,由上海民族乐团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充满中国韵味和当代气质的海派民乐经典曲目。下半场,雅内拉乐团献上了多首委内瑞拉传统和现代音乐作品。
音乐会最后,双团同样携手呈现了委内瑞拉作曲家爱德华多·希门内斯作曲的《女流浪者》和中国作曲家姜莹的《丝绸之路》。两首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委两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通过音乐的融合与对话,传达了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和美好祝福。
头图为庆祝中国-委内瑞拉建交50周年音乐会现场。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