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中国古代艺术的“教科书”!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3月16日起对外试开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3-15 21:12

摘要: 一部有形的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教科书”。

3月16日起,上海博物馆东馆的第二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雕塑馆(以下简称雕塑馆)经过全面升级、创新改陈,即将试开放,为观众呈现在海内外独树一帜、“教科书”式的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通史陈列。


上博东馆雕塑馆展陈是基于人民广场馆雕塑馆的改陈升级,主要体现在文物门类拓展和展线历史延伸两方面。文物门类拓展方面,展览立足馆藏立体造型类文物,从艺术视角出发,将展出和阐释上博馆藏骨雕、玉雕、青铜器、木俑、陶俑、墓葬刻石、金铜造像、石雕造像、木雕造像、泥塑造像、瓷塑、竹、木、牙雕等289件/套立体造型文物,较人民广场馆雕塑展增加近两倍数量,其中,有三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展出。


展线历史延伸方面,展览在原有雕塑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四大板块的基础上,向前扩展到商周时期,充实成为商周、秦汉板块;向后新增元明清板块,重新展示这时期雕塑的工艺之美和贴近现代人审美的鲜活世俗气息,改变大众对元明清雕塑拘谨、守旧、衰败的刻板映像。在继承人民广场馆雕塑展原有经典展陈的基础上扩充和优化调整,形成“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大理国”“元明清”五大板块,展现一部有形的中国古代雕塑艺术通史。


展览以时间为纵轴展示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先秦的青铜雕塑,秦汉的陶俑和画像石,魏晋的堆塑罐,南北朝、隋唐的金铜、石雕佛教造像以及云冈、龙门石窟的浮雕造像,五代南唐钦陵的陶俑,宋辽金的寺观造像、金铜造像,元明清以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为主的藏、汉、宫廷造像体系,明清的竹、木、牙雕等民间工艺雕塑都有所涵盖。


上博东馆雕塑馆展出近三百件馆藏珍贵文物,其中不乏诸多代表性的珍品、孤品文物,比如大理国鎏金铜大日遍照佛像,是存世体量最大的大理国鎏金铜大日遍照佛像;还有一尊大都佛儿张造青田石佛像,是唯一考古出土的带有“大都”铭文的标准元大都造像,均为孤品。同时,为丰富展览体系,我们也向文博界的兄弟单位借展了部分在雕塑史上非常重要的稀缺文物,比如四川博物院藏成都万佛寺遗址出土南朝石造像残碑,南朝造像存世稀少,更可贵的是碑上雕刻的胡汉融合的伎乐人物与梁武帝参与创作的上云乐有关。


头图为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内景。上博供图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4天集中呈现66台主体演出,第...

“共商国事”还是“共商国是”?两...

名师为选手保驾护航,首届“东方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