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起亚细亚,映古今华夏。当古与今相融,当“数字人”手持火炬奔跑入场,当漫天的“桂花雨”飘飘洒洒……9月23日晚,在丹桂飘香的秋分时节,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盛大开幕,这座有着山水美景的江南城市,这一次把写意用到极致,以古今相融、数实结合的方式,把开幕式写成了一首最美的诗。
乡村少年唱响国歌
开幕式现场,第一个激动人心的环节就是升国旗唱国歌环节。现场,随着国歌声响起,数万名观众起立,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共同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热血沸腾的时刻,主火炬装置前的舞台上,一群红衣少年也在深情歌唱。
中国代表团入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据了解,其中有12位少年,是来自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学员—— 黄子雅、叶江南、方浩亦、叶宇华、林书乔、叶珈艺、程查理、朱周雯、黄晨兮、陈果涵、周俊峰、黄勖劼。他们当中,最大16周岁、最小的10周岁。
“数字人”跨江点火炬
大型运动会开幕式的点火仪式历来是最受关注的环节。就像导演组赛前透露的那样,杭州亚运会贡献了史上首次的“数字人”点火。
亚运实现了史上首次“数字人”点火。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体育场大屏幕上滚动的数字显示,上亿名数字火炬手参与此次点火,真正体现全民参与的理念。上亿的“数字火炬手”汇聚到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的“数字人”,从钱塘江踏着浪花一步步来到“大莲花”上空,和现场的真实火炬手共同点燃亚运之火。科幻与现实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全民参与,潮涌之火熊熊燃烧。
“数字人”点火。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此外,火炬台本身也是一个亮点,名字叫“潮涌”,由19根弯曲的柱子组成,代表第19届亚运会。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点火方式创新且富有寓意,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
文艺演出“和合之美”
相比于传统的大型综合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的文艺演出环节不长,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以《国风雅韵》《钱塘潮涌》《携手同行》三个篇章,给世人呈现史诗般的画卷。
演出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我们将踏着历史的河流从远古走来,良渚玉琮开启文明的曙光;沃野渔歌唱着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故事;宋韵与芭蕾共舞,音乐剧与越剧同歌,独具创意地渲染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色;金桂飘洒丰收的喜悦与夺冠的祝愿,年轻的心在欢快地跃动;钱塘江大潮灌溉大地之树,让不息的生命蓬勃,希望的色彩铺满辽阔的空间。”
100分钟的开幕式中,近一半时间的文艺演出,以艺术与技术交融的惊艳方式,令现场观众和媒体记者叹为观止。
“桂花鼓”激昂奏响
运动员入场时,地屏之上勾勒出团扇造型,各式各样的江南元素与景象浮现其中;网幕上,“梅兰竹菊”的主题之窗尽展典雅、吉祥之意;窗中,西泠印社的书法字体隽永飘逸,以中华笔触抒写亚洲风采,以独特的江南韵味迎接运动员入场。
演出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桂花”,是东道主杭州市的市花与秋日“百花之首”。“蟾宫折桂”为中国典故,在古代比喻学业有成,现指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运动员入场时,“桂花鼓”激昂奏响,寄托着美好的祝福,为各代表团运动员助威加油。
在演出收尾之时,漫天的“桂花雨”从体育场上空落下,令所有的观众久久回味,沉醉其中。
“助力包”里藏巧思
每一届大型赛事的开幕式,现场导演组都会为观众准备一份赛事“助力包”,将观赛与现场的表演紧密融合起来。
演出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本届杭州亚运会,组委会给观众准备的礼包包括小零食、饮用水,方便观众在长时间的等待和观赛过程中及时补充能量。
在互动环节,“助力包”里包括戴在手腕上的星光灯,伴随着节目的需要,全场化作繁星一片。一把鼓掌的拍手器,则藏有巧妙心思,在拍打的同时,一股桂花随风飘散,沁人心肺。
头图为开幕式演出现场。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