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上海歌剧院、上海大剧院联合出品,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与上海歌剧院联合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日前在剧迷的热切期盼中揭开神秘面纱,作为上海大剧院2023-2024演出季开幕歌剧震撼上演。这不仅是声名显赫的世界著名剧院之一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首度与中国院团合作,也是这个版本首次在中国上演。
上海歌剧院版《罗恩格林》。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新版尊重原作,同时具有有当代思考
《罗恩格林》是一部三幕浪漫主义歌剧,讲述了“天鹅骑士”罗恩格林拯救他人的寓言故事。在遥远的布拉班特公国,贵族女子艾尔莎被指控谋害布拉班特公爵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她的弟弟高特弗里德。一位拥有超凡领袖魅力和武力的神秘骑士来到布拉班特公国,他愿意为维护艾尔莎的名誉而战。
然而,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布拉班特公国的人民必须在不知道其身份的前提下服从他。艾尔莎尤其不能询问他的名字、家族或出身。腓特烈的妻子奥尔图特想尽办法破坏艾尔莎对自己拯救者的信任,在人民心中散播怀疑的种子,试图逼迫神秘骑士离开此地。
最终,艾尔莎在新婚当晚忍不住违背承诺,问了禁忌的问题,也破坏了自己的幸福,骑士必须离去。临去之前,他当众宣布自己是圣杯骑士罗恩格林,并将被奥尔图特化成天鹅的高特弗里德从魔法的束缚中释放出来,使艾尔莎姐弟得以团聚,自己却不得不回归蒙萨尔瓦的圣杯之城。
瓦格纳的歌剧通常编制十分宏大,其“乐剧”音乐与剧情融合之下复杂的精神内核令人印象深刻,《罗恩格林》正是如此。作为本次演出的指挥,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说:“大家都会觉得瓦格纳的作品很艰深难懂,如何流畅地、巧妙地、戏剧张力很强地,将音乐和故事融合起来,令观众忘却时间、空间对于这个故事的阻挡?我希望通过我的指挥棒,去向演员们、观众们传达我对作品音乐以及文本的理解。而导演科内尔·蒙德鲁佐也将他的设想一点一滴地传授给演员们,我们希望这个版本的《罗恩格林》是一个和谐统一的,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又有当代思考的版本。”
上海歌剧院版《罗恩格林》。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大咖亮嗓,名唱段响申城撼人心魄
这个版本的《罗恩格林》不仅凭借着音乐和舞美的卓越设计令人印象深刻,主演们精湛的表现也足够抓人眼球。饰演罗恩格林的斯特凡·温克是当今杰出的瓦格纳戏剧男高音之一,他将罗恩格林这一神秘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
导演蒙德鲁佐说,斯特凡·温克坦言这一版本的罗恩格林十分特殊,“在这个特别制作的版本中,罗恩格林将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是大众中的一员。在我看来,这是这部歌剧制作最有新意的地方,对于罗恩格林这个角色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视角。他不再是一个难以接近、身穿银色盔甲的闪亮骑士。他更接近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并带着大部分人都有的一些挫败感。我很喜欢这种人性化的角色塑造,这使得他比常规版本中的角色更令人难以置信。”
夏洛特-安妮·希普利扮演的艾尔莎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在关键的音乐时刻,她的高音回荡在整个剧院,将观众带入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当她唱起艾尔莎的咏叹调“孤独地过着悲伤的日子”,一个满腹冤屈、魂不守舍的艾尔莎缓缓走来,她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不安。音乐中透露着戏剧性和情感,特别是她对未来的恐惧。这段演唱将观众深深地拉入了她的情感波涛之中。
上海歌剧院版《罗恩格林》。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国际导师助力,合唱团苦练德语发音
此番演出,在舞台呈现和导演诠释上全新的视角是一大突破之外,音乐与艺术上的打磨演绎也依然秉承上海歌剧院的传统,主打“精雕细琢、考究细节”。
德语歌剧难,瓦格纳的歌剧更难。所以在演出前,上海歌剧院特意为合唱演员请来了合唱艺术指导马丁·怀特和声乐指导亚历山德罗·阿莫雷蒂共同指导大家在语言和演唱上的不足,在两个多月的排练中,由两位指导逐字逐句地教授并纠正大家的发音,解析德语背后剧中人物的情绪,帮助演员们更好地展现出德语歌剧的原汁原味以及瓦格纳的魅力。
其中,歌剧中最著名的合唱之一“婚礼进行曲”的演绎便直击人心。当新婚夫妇出现时,合唱团以温情而神圣的歌声赞美他们的爱情和幸福。这段音乐旋律优美,速度徐缓,庄重而抒情,表达了对爱情的纯洁和忠诚的敬意。合唱团的声音与管弦乐的庄重交织在一起,为这一庄严的场面增色不少,让观众感受到爱情的神圣和力量。
这场4个半小时的歌剧马拉松,不仅是指挥、歌唱家的试金石,也是对合唱、乐团及整个制作团队综合实力的考验。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的执棒下,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以精确的咬字、细腻的音乐处理,抓住了观众起起伏伏的情绪;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与苏州交响乐团百余人的庞大乐队编制展现出的惊人默契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亦令人惊艳。
头图为上海歌剧院版《罗恩格林》。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