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培养基地这块牌子,我的内心感受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诚惶诚恐,压力山大!”11月12日晚,由国家艺术基金全力资助的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汇报演出《廉吏于成龙》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上演,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同时揭牌。
网络招生层层选拔
被誉为“尚长荣三部曲”之一的《廉吏于成龙》是囊括了国内所有舞台艺术大奖的大满贯作品,尚长荣的表演不拘泥于固有程式,一切从人物出发,灵活运用丰富表演形式细腻传神的塑造了一代名臣于成龙清廉、刚正的经典形象,该剧也是此次“尚研班”的重点教学剧目。
今年的尚长荣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由尚长荣、李春城、王立军担任主教老师,由舒桐、杨东虎担任助教。研习班于2021年12月面向全国各艺术院团发起网络招生,截至今年3月共收到来自各地院团共43名演员的报名申请,最终根据演员的综合能力筛选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山东、吉林、河南等9个省市、13家艺术院团的15位学员,其中花脸11名,老生2名,武生2名。
8月8日,京剧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研习班)正式开班,教学分为开班、期中、结业三个阶段,以集中授课结合影片观摩、专题讲座、分组排练、汇报演出等形式开展,此次参演期末汇报演出《廉吏于成龙》的四位学员——董炳义、危佳庆、杜鑫(花脸,饰演于成龙)和陈圣杰(老生,饰演康亲王)正是通过中期汇报展示选出的优异者。
打破单一培养模式
授课打破口传心授的单一培养模式为目标,依托 “大满贯”作品《廉吏于成龙》,以尚长荣老师多年来舞台创作的经验以及对于表演艺术深刻的感悟滋养青年演员,对传统与传承、剧本的解读、角色的塑造等多项课题进行深度剖析,在如何塑造一个不同于传统戏的崭新人物形象、如何以综合性的思维完成角色、如何以时代的精神把握角色等方面为青年京剧表演人才答疑解惑,提高青年演员的领悟力和创造力。
此外,研习班还特邀老生名家李春城教授《廉吏于成龙》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康亲王,特邀武生名家王立军结合优秀传统剧目《连环套·拜山》的教学,共同帮助学员全面深入了解戏曲人物的创作理念和塑造方法。
从8月开班至今,在尚长荣、李春城、王立军三位主教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学员们从观摩经典京剧电影、聆听京剧艺术讲座到参与落地排、中期汇报演出,如今迎接结业汇报演出,三个月的学习时光虽谈不上漫长,但三位名师倾囊相授的舞台经验和技巧,使学员受益终身。
掰开揉碎“啃剧本”
学员们很快发现,跟尚长荣老师学戏不是一味模仿,他反复强调要“活学活用”。
开班初期,他满怀热忱地带领学员一章接一章反复“啃剧本”,他边演示边解说《廉吏于成龙》的剧情,为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心理。进入落地排后,尚老师十分注重表演的细节和情绪,他逐字逐句地 “扣字眼”,将每一句念白和唱词的节奏、情绪和微表情揉碎了、掰开了讲,不厌其烦地为学生示范身段,将凝聚了自己几十年舞台经验的塑造人物手法倾囊相授。
尚长荣还将当年艰辛创排的故事融入教学中。一出优秀新创作品的诞生离不开主创们坚持不懈的探索和打磨,学习尚长荣表演艺术理念,不仅是对其表演作品的研修,更是一种对精益求精,勇于突破的创作精神的传承。
为中青年演员集中补课
“对青年演员来说,得到名师的点拨至关重要,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参加‘尚研班’,能跟着尚长荣老师学戏,这真是梦寐以求的事。”此次《廉吏于成龙》中于成龙的饰演者之一,来自国家京剧院的花脸演员危佳庆表示。
“尚老师非常注重表演细节,一句台词,一个眼神,和乐队的配合,演员之间配合,哪里要高音,哪里要压着情绪,正如他经常说的,要做到门儿清,一出戏要有‘凤头、熊腰、豹尾’,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他的教学不只是教会你一个戏,而是让我们从中体验整个表演塑造人物的方法,他教我们的‘十六字口诀’很难做到,但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上一次开班还是在6年前,如今从两届学员来看,举办这样的研习班对于提高中青年演员的总体素质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对于‘四功五法’基本功的磨炼等于是给中青年演员进行一次集中补课。”演出前,尚长荣感慨道,“我总对他们说一句话,要弄通、弄懂什么是传统,如何继承,如何研究,如何激活,如何用传统的技法把我们的剧目和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