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玉床上炼内功、绿竹巷里修身心……这些曾出现在金庸小说里的经典武侠场景,将被还原并向公众开放。由香港特区政府驻上海经济贸易办事处主办,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上海图书馆、上海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承办的“金庸展·上海站”将于10月28日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
金庸(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1948年去到香港。1955年起以笔名“金庸”撰写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大受欢迎,其后他的作品陆续面世,至1972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共创作了15部风靡全球的作品。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结构独特,塑造出众多经典的武侠人物形象,更为电影、电视、广播剧和舞台表演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有说“凡有华人之处,就有金庸小说”,他的作品对过去数十年两岸四地文化普及的发展影响巨大。
本次金庸展规模空前,不仅展期长(10月28日至12月11日),展览面积近1,000平方米,展品亦多达约300件,而且多数首次登陆内地。
展览参照香港文化博物馆金庸馆的布置,设置了“大侠足迹”、“金庸的武侠世界”、“影视和文娱世界的金庸现象”及“百年一金庸”四大主题展区。展品包括珍贵手稿、画作、早期流通的小说版本、文献和照片、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周边及金庸曾用过的文具、印章和棋盘等私人物品,展示金庸的早期事业、小说创作历程及其作品对流行文化的影响。
此外,为配合本次“金庸展· 上海站”活动,上海图书馆也特别提供了两件珍贵馆藏,金庸(查良镛)先生的族谱《海宁查氏族谱》,以及金庸先生的祖父查文清于清光绪丙戌(1886)年考中进士的《会试硃卷》。
为了让观众能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沉浸式游走,展区特别打造了四个经典武侠场景——古墓、珍珑棋局、绿竹巷和藏经阁,让观展充满意趣。观众不仅可以“习得”睡绳功夫,在寒玉床上修炼内功,还可以挑战无崖子布下的珍珑棋局,在幽幽翠竹掩映中的茅舍里修复身心。
此外,展览亦会展出数位香港著名艺术家,包括艺术家查传讷(金庸女儿)、跨界艺术家马兴文、金庸小说插画大师李志清以及漫画家黄玉郎为致敬金庸而创作的作品。
展览期间,香港特区政府驻沪办还将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举办展览相关的公益文化讲座,从更多面向介绍金庸先生的生平经历及代表著作。此外,上海电影博物馆也将举办金庸主题电影展,现场展映数部金庸电影。
本次展览属公益性质,免费向公众开放,展期为10月28日至12月11日。